(5)加強重大疫情信息平臺建設。充分運用5G、區塊鏈等技術,建設中部地區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構建重大疫情信息平臺,推進與電子政務、公安、民政、人社、醫保等部門的信息對接,實現全省醫療資源信息一屏知家底、疫情和特殊病情一網全監測、資源調配一個平臺管全省、指揮調度指令一鍵達基層,織密織牢保障人民健康的信息“天網”。同時,通過規范發展互聯網醫院、加快建設遠程醫療服務網等措施,力爭讓群眾不出家門就能夠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3.重大項目及投資測算。全省三年擬實施項目1216個,估算總投資1783億元,2020年估算投資624億元。
(二)交通補短板工程(分管領導:曹廣晶;牽頭部門:省交通運輸廳)。
1.三年目標。新增高等級航道110公里,到2022年,全省高等級航道里程達2150公里。完善水港、鐵港、路港、機場集疏運體系,建成16條疏港公路,打造多式聯運物流園,建成5個以上國家多式聯運樞紐。建成一級公路1800公里、二級公路2700公里,全省二級及以上公路里程突破40000公里,國省干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達到90%以上。新改建農村公路3萬公里,完成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3萬公里、危橋改造6108座。建成高速公路665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里程達7525公里。全力構建運輸機場“雙樞紐、多支線”、通航服務廣覆蓋的機場布局體系,全省民航運輸機場達到8個,通用機場達到8個。
2.主要任務。
(1)水運發展。重點推進漢江雅口、孤山等樞紐項目建設,啟動興隆樞紐2000噸級二線船閘、王甫洲樞紐1000噸級二線船閘改造工程前期工作,協調推進碾盤山、新集等漢江樞紐項目建設,積極謀劃實施松西河、唐白河等省際南北大通道建設,基本形成以長江、漢江、江漢運河為主通道,其他連通性區域骨干航道為支撐的航運體系。
(2)多式聯運。重點推進S203黃石西塞至棋盤洲段改建工程、宜昌市猇亭區云池作業區至正大路連接線公路工程等疏港公路項目建設,加快國家糧食現代物流(武漢)基地糧食物流園、襄陽保稅物流中心等物流園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在多式聯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運輸組織優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試,形成一批能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成果和經驗,并在省內有條件地區進行復制推廣。
(3)干線公路。重點推進G316河谷漢江公路大橋及接線工程、G207荊門市桃園至子陵段等干線公路項目,加快G207襄陽市襄州至宜城段新改建工程(一期)等干線公路項目前期工作,實施全省國省干線公路達標行動,構建“布局完善、安全高效、智慧綠色”的國省干線網。
(4)四好農村路。打造“覆蓋廣泛、結構合理、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基礎網,基本實現補短提升、便捷暢通,推動交通與荊楚特色的鄉村產業結合,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現橋梁基礎資料數字化、危橋加固改造科學化、橋梁養護規范化,推動全省公路橋梁由應急管理轉入常態管理。
(5)旅游交通。5A級景區實現兩種以上快速通達方式,4A級以上景區通達二級及以上公路,其他景區通達等級以上公路。
(6)高速公路。加快推進呼和浩特至北海高速宜都至鄂湘界段、京港澳高速湖北北段改擴建、鄂州至咸寧、武漢至陽新、武漢至大悟、宜都至來鳳、燕磯長江大橋等一批高速公路和過江通道項目建設,著力構建“擴容提質、內外相通”的高速公路網絡體系。
(7)民航機場。全面建成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荊州機場、宜昌機場改擴建、麻城通用機場等項目,加快推進武漢天河機場改擴建、襄陽機場飛行區改擴建、恩施機場遷建以及竹山、枝江等一批通用機場項目建設。
3.重大項目及投資測算。全省三年擬實施項目435個,估算總投資約3777億元,2020年估算投資884億元。
(三)水利補短板工程(分管領導:萬勇;牽頭部門:省水利廳)。
1.三年目標。圍繞全省防汛抗旱、農村飲水安全方面存在的短板,啟動新一輪水利補短板工程,加固堤防3100公里,治理崩岸268公里,進一步完善長江、漢江防洪工程體系,確保重點中小河流防洪標準達到10—30年一遇,主要湖泊防洪標準達到10—50年一遇;新增供水能力9.7億立方米,不斷優化全省水資源配置格局;增加排澇流量1215立方米每秒,進一步增強重點易澇地區排澇能力,改善、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500萬畝,提高灌區現代化水平;新增或改善農村供水人口1000萬人,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
2.主要任務。
(1)防洪提升工程。實施碾盤山、姚家平等2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推進洪湖東分塊、杜家臺、華陽河等重點蓄滯洪區建設;開展漢江、府澴河、富水等12個主要支流和53個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實施長江崩岸治理項目19個;對長湖、白潭湖、菱角湖等25個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湖泊實施防洪達標工程建設;對48個大中型病險水庫和38條重點山洪溝進行加固治理。
(2)骨干水源工程。推進引江補漢工程、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二期、漢江生態經濟帶建設引隆補水等工程開工建設,實施十堰中心城區水資源配置工程、竹溪縣南北水系連通工程等一批重點骨干引調水工程;在主要干旱缺水地區新建一批中小型水庫工程(總庫容21445余萬立方米,年供水量18060余萬立方米)。
(3)灌排提升工程。啟動蘄水灌區、浮橋河灌區、太湖港灌區新建擴建工程;開展漳河、宜昌東風渠、襄陽引丹等3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實施110處重點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對59處重點大中型泵站進行更新改造、增效擴容;對新洲龍口閘、應城龍賽湖閘等50座大中型病險水閘進行除險加固;推進4個河湖水系綜合整治項目。
(4)農村供水工程。啟動79個城鄉供水一體化和區域供水規模化工程。
3.重大項目及投資測算。全省三年擬實施項目127個,估算總投資1731億元,2020年估算投資485億元。
(四)能源提升工程(分管領導:黃楚平;牽頭部門:省發改委、省能源局)。
1.三年目標。武漢市城市電網初步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襄陽、宜昌城市電網向國內同等城市先進水平邁進,其他城市電網供電水平明顯提升;構建“四縱三橫”天然氣輸送通道,儲氣設施能力邁上新臺階,新增油氣管道里程378公里、儲氣能力1.6億立方米;建成“兩湖一江”煤炭物流樞紐,新增煤炭儲備能力658萬噸。全省能源基礎設施和保障能力顯著提升,能源瓶頸制約得到有效緩解。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