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中鐵環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與華南理工大學在孵企業化爾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廣州簽訂合作協議。中鐵環境總經理劉東斌、副總工程師言海燕規劃發展部部長張召及相關部門負責人,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院長葉代啟,華南理工大學科技園成果轉化辦公室開發科科長資智洪,化爾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華南理工大學博導汪曉軍教授及團隊出席簽約儀式。
交流會上,葉代啟對中鐵環境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他指出,中鐵環境是一家快速成長的科技型、制造型企業,希望基于前期合作基礎,開展專業人才培養,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建立長期、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助力央企高質量發展。隨后,資智洪介紹了華南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科技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等基本情況,他指出化爾銨是華南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的典型優秀企業,并向雙方合作對華南理工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汪曉軍介紹了化爾銨的核心科技成果,并表示本次與中鐵環境合作,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加快高??萍汲晒a出。
劉東斌從企業發展愿景、戰略定位和主營業務等方面介紹了中鐵環境。回顧了中鐵環境與華南理工大學環境和能源學院科研團隊交流溝通的美好記憶,指出了雙方在技術聯合研發、科技成果轉化、高端人才培養三個方面的良好合作前景,并希望通過本次合作,打通“產、學、研、用”的創新鏈條,為校企合作創造新的模式、樹立新的典范。
此次合作協議的簽署,是前期中鐵環境與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簽訂的合作協議的深入與落實,代表雙方將在生物脫氮領域,開展新技術及裝備開發、制造、集成和應用拓展,共同攜手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和應用。
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是由華南理工大學全國首批環境化工博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的基礎上發展而來。2005年獲批全國“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012年在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中排名并列第14位。2016年獲批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2017年7月我校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首次進入全球ESI前1%;2017年12月在第四輪全國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并列第8,獲得A-評價。
華南理工大學科技園以華南理工大學為依托,充分利用其人才、科技、實驗設備等綜合創新資源,面向廣東省高校、科研單位、企業和技術持有人全方位開放,主要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能源環保、光機電一體化等領域扶持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產業化,同時開展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技術中介與融資中介、企業高級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等業務。目前,園區入駐企業及研發機構226家,累計畢業企業86家,累計轉化科技成果303項,獲得專利186項,創造就業機會5000多個,培訓各類專業人才6500多人次;累計園區總產值超過80億元,累計上繳稅收近11億元。
化爾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由華南理工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汪曉軍教授研發團隊成立的新型生物技術公司。公司依托于華南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以擁有自主產權的新型生物脫氮技術為核心,核心技術相比于傳統生物脫氮技術可節省90%的碳源與70%的電耗和藥劑成本,污泥產量低。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