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醫院物聯網分會主辦,高科技環保企業碧水源承辦的“后疫情時期醫院給排水系統管理變革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深入研討了后疫情時期醫院給排水系統水處理技術升級改革的需求,分享了碧水源膜法水處理技術在醫院污廢水處理及飲水安全健康方面的應用經驗。來自全國近20家知名醫院的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
會議由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醫院物聯網分會副會長朱亞東主持。朱亞東認為,醫院的給排水系統不僅要處理醫院廢水和生活污水,同時還需為醫護人員和就診人群提供安全健康的飲用水。不但影響醫院的運營,更影響到醫院的空氣質量及水環境,和醫護人員、就診人群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后疫情時期,考慮到醫院污水、廢水可能存在的病原微生物傳染和二次污染風險,這對醫院的給排水處理技術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有必要采用先進的污廢水處理技術來杜絕污染風險。醫護人員、就診患者屬于易感人群,要為他們提供更安全、健康的飲用水,進一步提高免疫力。
北京碧水源凈水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裁梁輝表示,碧水源膜法水處理技術兩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對腸道病毒及呼吸道病毒有極高的去除率,其出水主要污染物指標大大優于常規的醫院污水排放標準,在醫療污廢水的處理領域有著獨特的技術優勢。同時,碧水源納濾凈水設備采用新一代低壓選擇性納濾專利技術,能夠有效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質,保留人體所需的礦物元素,兼顧了飲水安全和飲水健康,是醫院直飲水的最優選擇。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醫院總數達到3.2萬座,按醫院污水排放量系數計算,污水總量約510萬m3/d。醫院污水具有來源多樣、成分復雜、有毒有害性高、水質水量波動大等特點,亟需安全性高、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占地省、二次污染少的一體化污水處理系統。同時,飲用水水質和醫護人員、就診患者的身體健康直接相關,隨著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對水質的安全和健康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常規的電熱開水設備和桶裝水已無法滿足。
據介紹,碧水源膜法水處理技術已廣泛應用于我國醫療衛生領域,武漢軍山方艙醫院、深圳龍崗區第二人民醫院、北京大學朝陽醫院、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黃岡市“小湯山醫院”—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武漢同濟醫院、武漢市第九醫院、武漢華潤武鋼總醫院等均采用了碧水源的膜技術水處理設備。
在研討會上,北大國際醫院原副院長李立榮以碧水源商務納濾凈水機的租賃模式為例,分享了北大國際醫院提升飲用水質量的成功經驗。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醫院物聯網分會副會長彭明強認為,在現有老醫院空間有限的背景下,采用集成化、地埋式的MBR膜處理設備具有很大的優勢。北京地壇醫院院長助理崔建義分享了新冠疫情期間地壇醫院污(廢)水(物)管理的相關措施,他認為,醫院的污水處理既要重視殺滅病原微生物,也要重視藥物的降解,以更先進的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服務到醫改后和后疫情時期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
來自全國各大知名醫院的專家就醫院給排水系統的建設及管理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碧水源膜法水處理技術能夠解決后疫情時期醫院給排水系統遇到的新問題,是醫院處理污廢水,提升醫護人員、就診患者喝水品質的有效對策。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醫院物聯網分會會長沈崇德,廣安門醫院副院長、中國醫學裝備協會醫院物聯網分會副會長楊睿,北醫三院副院長李樹強,北大人民醫院副院長李澍,阜外醫院副院長李志遠,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李德令,北京友誼醫院副院長李昕,北京安貞醫院副院長孔晴宇,北京宣武醫院副院長孟亞峰,北京回龍觀醫院副院長龐宇,北京中醫醫院總務處長關京浩等專家出席研討會。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