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天之道,不道則死
深圳市鐵漢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李詩剛也談到,做PPP項目的教訓,一是對大勢的分析和把握不夠,二是沒能保持清醒頭腦做好判斷。這正是賈海忠教授今天講的“事天之道,不道則死”和“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并表示,做企業如果能做到“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對人以和,對事以真”,就是符合道的,就能做得越來越好。
中斯水靈水處理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偉東提出疑問,企業經營的時候到底哪些是屬于天道的范疇,哪些屬于人道的范疇?是否善待員工就是人道范疇,政策是否就代表了天道?在日常生活和企業發展過程中應該如何去把握和判斷?對此,賈海忠教授認為,其實只要是人組成的東西都屬于人道的范疇,個人、團體、國家都是,如果人道中事不符合天道,就不可能成功。
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辛濤也表示,生態文明應該是創建而不是創造,這更符合天道,順應大自然的趨勢去輔助建設才能最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E20作為一個智庫,提供給企業很多對大勢的判斷依據和行業發展的導向。水處理行業從一個大干快上“無中生有”的階段已經進入了傅濤院長一直在提的效果時代,倒逼行業轉變思維,精益求精,對于水處理技術而言,再進一步應該是效仿自然回歸本真,這條路徑很值得技術公司和技術人員去思考,仿生態技術的特點應該是低耗高效,這更符合自然、符合道的狀態,而不應該是不考慮建設投資和運營成本的一味地追求達標。我們正在進行工程試點的應用于高氨氮廢水的自養脫氮技術等也正是基于這一理念。
德合于道,有容乃大
中鐵城鄉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磊表示,做醫生和環保一樣,醫生是給人治病,我們是給環境治病,就像E20做的環境醫院。通過學習傳統文化能夠讓行業內的人感受到使命感和自豪感。
對于“醫”,賈海忠教授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世界的本質就是個體在整體之中,我們的企業也是國家當中的一個企業。醫就是治,是協調的意思,大醫醫國,把環境治理好也是大醫,個人、家庭、國家、天下,其實都在一個治字上。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E20研究院院長 傅濤
E20研究院院長傅濤表示,最近在看到產業的波折和企業的遭遇時,就常常會想,是不是因為所做的事有違天道?因為“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如果你的勞動比你獲得多或者平衡的時候,就是順應天道的,如果你得到財富的速度高于貢獻的時候,就有損天道。“道常無為而無不為”,我們的企業如何做到“無為”即不直接去為,而無不為呢?首先,企業的模式就不應是把掙錢放在第一位,要明白利他就是利己的道理。
傅濤還強調,“道德”中,“德”就是容量,一個人的德如果不夠支撐他的事業,就是不合道的,我們能結合產業本身來看,就能知道為什么有的企業守不住。這時候你就需要繼續修行自己的德。E20環境平臺創始合伙人張麗珍補充到,作為企業家,心性的修煉和個人的修養都是非常重要的。心性修煉其實一輩子受益的,它能夠幫我們達到賈海忠教授所說的一個“逍遙”的狀態,就能夠“逍遙游于天道與人道之中”。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