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人合一”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道法自然”到“順應自然”,生態文明思想蘊含中國傳統生態智慧。環境產業是實現生態文明的中堅力量,如何讓優秀歷史文化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持久力量?作為環境領域縱深服務生態平臺,從2003年起,E20舉辦過上百期關于技術、戰略、金融的沙龍。2018年,E20正式開啟“上善若水系列文化沙龍”活動,至今已舉辦4期。
2020年5月29日,受新冠疫情影響,推遲了近半年的E20上善若水文化沙龍(第五期)成功于深圳舉辦,并在輪值主席——中廣核環保的大力支持下,邀請到50余位華南區域圈層老友進行充分地溝通與交流。沙龍以“天道與人道”為主題,對客觀規律與人為努力進行交流探討,深入挖掘企業如何在遵循“天道”的背景下充分發揮“人道”的價值和自身能動性。
逍遙游在“天道”與“人道”之中
本次沙龍邀請到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慈方中醫館館長賈海忠教授作為主講人發言。作為一名文化智者,賈海忠教授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對傳統文化的獨到見解。
北京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慈方中醫館館長 賈海忠
他以“逍遙游在‘天道’與‘人道’之中”為題,將先賢典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的《道德經》中的“天道”與“人道”相關論述盡數摘出,并一一解釋。
何謂逍遙?賈海忠教授表示逍遙的主體是心理,不是身體。心理是所認識真實真理的一個綜合,也是從我們對一切事物的觀察而來,而真理不僅僅是自然規律,真理其實包括道理、情理和法理。
何謂道?一個“首”加一個走之底,也就是萬事萬物最本源的東西,是只能遵從而不可被左右的。從“道可道,非常道”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再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賈海忠教授從道的本質和十一個特性出發,全面又形象地向大家闡述了什么是道,并表示無為才能得道。
何謂天道?何謂人道?“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賈海忠教授表示,正如“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天道是平衡的,而人道則相反,“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余。”
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當你總是幫助別人的時候,別人反饋給你的會越來越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只要你遵從天道它只會有利與你而不會對你產生危害,為而不爭就是不刻意去做任何事。
善用自然的能量,安全是環保產業的核心文化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本期活動輪值主席雷霆介紹到,與今天的主題相符,“善用自然的能量”是中廣核環保最重要的理念。目前的大環境可能導致一些企業在發展中有些著急,而中廣核的核心價值觀是“一次把事情做好”,因為核電行業沒有第二次機會,必須“一次把事情做好”,成本最低且效率最高。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雷霆(本期活動輪值主席)
“安全加環保,中廣核最好”,中廣核是核電起家的企業,安全線就是生命線,不光是核電行業,雷霆認為環保行業最底層的核心文化也應該是安全。一是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整個環境生態系統來看,我們環保企業最重要的責任就是讓環境更友好、更安全;二是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安全的另一個方面就是人,中廣核環保重視人道,關愛員工,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三是環保產業就是“保安全”的行業。只有關注“大環境”、“大安全”,才能守正創新,行穩致遠。
雷霆還重點闡釋了中廣核環保“政府滿意、客戶滿意、員工滿意、股東滿意”的“四個滿意”經營理念與“和潤”“和清”“和美”“和融”的四“和”核心技術。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擁有技術本領,才能為社會解決更多環保問題,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細水長流。以此為出發點,中廣核也致力于為大家提供最安全、最環保的解決方案。
在科技發展中恰到好處地融入文化認知,助力自然會來
深圳市清研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淑杰表示,這樣的文化沙龍非常有意義。從做企業到養花花草草,無論做的事情大還是小,是我們從認知到實踐的過程,只是做企業對認知的要求更高。首先,在認知和實踐大道的時候,我們僅僅是一個參與者,知道的可能永遠都微乎其微,但文化能夠加速我們的認知,并讓這種認知傳承下來,讓我們感知到老子及其他先賢是如何認知“道”的。其次,“德不配位必遭禍患”其實就是指“天道”中的平衡。我們在價值分配中,必然是分配到了價值對等的部分,才能促成合作。其中的“對等”對應的是中華文化中的中庸,像“花未全開月未圓”、“月盈則虧”,都是恰到好處的意思;而西方文化則講究競技理念,要不斷地做到最好。中華民族是最有可能、最有基礎做到融合“天道”和“人道”的,中華民族的優勢就在于可以把對文化的認知融入到科技發展中,將兩者恰到好處地結合,從而產生新的力量。我們做企業也要不斷在這個方向做出嘗試。
討論現場
深圳市邁睿邁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羿峰也認為,文化沙龍就是在教我們更好地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結合運用到企業的運營與實際操作中。“既以為人己愈有”,有利他的心態和舍得的行為你就能“愈有”。李羿峰還把五行與道做了結合,“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誠,商道酬信,業道酬精”,他表示,“上善若水”天道接近于五行之水;土生萬物所以地道是土;人道是不斷成長的,是木;商道酬性追求利益所以對應金;業道酬精,則屬火,就是不斷用火去錘煉。真的事業能夠做成,就是有真金不怕火煉的形態。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