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是長江一級支流,位于四川省中部,流域人口和經濟總量均占全省的五分之一左右,是四川省內社會經濟較發達地區之一,同時沱江也是四川省污染最嚴重的一條河流。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第一批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辦地區〔2017〕1861號)(以下簡稱“《通知》”),正式批復同意沱江流域(內江段)作為首批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同時內江市編制了《四川省沱江流域(內江段)水環境綜合治理與可持續發展試點實施方案》,并根據重點任務列出了水資源綜合利用、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等三個方面的重點工程。
2018年10月內江市人民政府與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及聯合體單位簽約內江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正式拉開了內江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的序幕。
內江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PPP項目預算投資額62億,合作期限25年,項目建設內容包括27個子項目、139個分項目。作為水生態修復行業的先鋒企業,綠景行公司從生態方案設計、施工圖設計、工程實施全過程參與了該項目第一批治理項目太子湖、玉帶溪的生態修復工作,在政府部門、首創股份等有關單位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太子湖、玉帶溪的生態治理工作初見成效,昔日黑臭水體變身城市玉帶。
玉帶溪位于蘇家橋上游,總長度約2.1公里,沿玉溪路經人民公園,在大洲廣場附近匯入沱江,治理前存在管道錯接混接、生活污水散排以及畜禽養殖污水直排等情況,使玉帶溪形成重度黑臭水體,作為玉帶溪的源頭——太子湖也被列入內江市黑臭水體之一,湖水發黑發臭,湖面垃圾漂浮。
玉帶溪(治理前)
在太子湖、玉帶溪的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技術方案理念中,綠景行充分借鑒了世界城市河道治理典范——韓國清溪川的治理經驗,廣泛采用了清溪川的水生態修復工法,從水資源利用、水環境治理、水生態構建、水景觀營造四個方面開展建設工作,綠景行為內江市增添了一個“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生態景觀河道和市民休閑娛樂美好環境的城市名片。
現場施工照片
在水資源利用方面科學測算地表徑流、蒸發滲漏等水資源影響因素,明確水體生態基流、換水周期、補水水量和補水方案,利用水工措施、生態措施實現水資源科學調配利用。在水環境治理方面遵循點源削減、面源攔截、內源治理、生態凈化的技術路線,采用生態措施提升入河(湖)地表徑流、農業面源、廠站尾水等來水水質,為提升河(湖)水質打下堅實基礎。在水生態構建方面從河流(湖泊)底質、水文、棲境、生物等方面入手,構建由水及坡(駁岸)、由坡及岸(岸帶)的全方位水生態系統,在營建河道(湖泊)健康生態系統的同時,充分發揮自然界的自組織能力,恢復水體自凈功能,通過河道重塑將生產用水、生活污水、河道水體分而治之,實現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共融共生。在水景觀營造方面從水體景觀、駁岸景觀、岸帶景觀入手,在水生態系統發揮凈水功能的同時實現生態景觀化,另一方面水景觀營造充分注重對地域文化的挖掘與表達、水景觀與周邊城市功能的融合、近遠期區域發展目標的結合,確定水景觀的定位、主題、標準、尺度和語言,以“溪”為名,圍繞水體空間,結合不同空間環境及功能需求,建設綠蔭照溪、逐溪親水、疊溪飛花等功能組團,實現人水共融、水城共融的發展目標。
生態景觀效果圖
歷經一年多的努力,太子湖、玉帶溪的生態治理工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與肯定,綠景行務實求真、踏實肯干的企業文化及治水精神也給首創股份、當地政府、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留下了清晰、深刻的印象。內江電視臺對太子湖、玉帶溪的治理工作進行了現場采訪,報導了項目因地制宜開展生態治理和生態修復取得的成果。
相關新聞: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