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王凱軍:城市水環境管理與考核變化引起的技術和標準問題

時間:2020-07-02 13:02

來源: JIEI創新實驗室

作者:劉秋琳

評論(

  通過查閱年鑒上的數據發現,這些年的雨污分流改造并不成功。管網建設使得雨水管道增加了二十多萬公里,污水管道也增加了二十多萬公里,但十多萬的雨污合流管道卻一直沒有多大的變化,這些設施基本都在城市中心,很難改動。在這種情況下,合流制溢流污染是繞不過去的坎。如果強勢進行分流改造,按全國管道和污水處理廠基礎設施投入大概算一筆帳,全國污水處理廠建成形成了八千億的固定資產,而污水管道建設則需要近十萬億資產,投資比達1:10,由此可見投資管道解決溢流污染問題是一種經濟效益比較差的投資方式。當然,在新建城市或者管道普及不夠的地方建管道是合理的。

  再來看海綿城市建設,30個海綿城市,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資1~2個億,1平方公里按年1000毫米降雨那就是降解率100萬方水的水資源問題,平均3000方/日。這么發展下去全國海綿城市要達到40%建成區的話將是一個海量投資。國際上是在排水體制基本解決80%的溢流問題之后,來搞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我國排水體制還沒有解決基本問題,就想用海綿城市來減少75%到80%的溢流。

  大概統計一下,一個中等城市海綿城市是百億級投資,分流制改造是十億級投資,而合流制投入是一個億的投資,技術經濟比選下肯定是合流制最佳。加拿大一個城市也做過系統對比,發現海綿城市投資是最高的,完全分流是第二,而利用污水廠來提效的效益最高的。

1593666312268931.png

  圖 系統解決方案對比分析

  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基礎設施,濃度低反而是一個優勢。我們要把壞事變成好事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因為污水處理設計原理非常簡單,負荷與跟量和濃度的乘積有成正比。如果濃度低了一倍,也就意味著流量可以提高一倍?;蛟S有人會說,流量多了水力條件也變了。其實,這跟里面的水力條件沒關系,因為現在的活性污泥系統內回流、外回流等內部已經折騰到了3~4倍的流量。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利用這一基礎設施,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式,限制性因素僅僅是二次沉淀池。

1593666352997179.png

  新型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的技術、政策和標準支撐

  通過上述討論可以清楚的看出,解決CSO問題是存在多條技術路線的,這樣就要強調治理頂層設計優先,需要確定明確的路線圖。這不是三年五年可以做到的,需要二三十年的長期規劃,應該在政策、技術、標準規范上都有配套措施。特別,跟國家污染減排體系(NPDES)排放許可證發放是有關的。在這點上我們要學習國際在標準制定方面的經驗,如美國點源污染發的許可證100萬份,暴雨一期和暴雨二期許可證是幾百萬份,很大比例的管理許可證是放在了公共設施的雨水排放點源污染上了。接下來我將提出一些具體的政策建議。

  政策建議一:我國應該盡快實行濃度限批,節水優先,杜絕劣質下水道工程。加快制定城市面源污染物排放標準或雨水污染物削減技術規范。

  政策建議二:海綿城市的建設重點應該是解決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的最后一公里---提出精準海綿建設的概念。海綿城市要抓,但是要精準。根據國家地理信息系統,精準利用地形、河道精準建設海綿城市設施,結合儲存等灰色基礎設施有效解決CSO問題。因為海綿城市理念是城建、交通、住房、水利等部門都要齊抓共管,要貫徹到不同部門的一系列標準上。舉個最簡單的例子,馬路低于綠地是道路的標準問題,所以綠地不住水,通過馬路自然排下來了。要改變涉及道路設計、園林設計和衛生等不同與水不相關的部門。

  為了解決CSO問題,我們在通州做了一些研究。采取兩倍的流量在雨天沖擊5小時,其出水COD、氨氮、TN、TP并沒有什么影響,能承受五個小時以上沖擊。下一步我們想改為3倍流量再進行實驗。在沉淀上解決問題不只這一種方法,如果放給企業,他們會有很多的技術和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在通州分析可以利用污水廠超負荷處理雨水,只要對沉降性采取一些促進措施,雨季每天就可以多處理7.5萬方。同時,污水處理廠現狀水塘13.5萬平米,7-8米,容積100萬立方米,如果僅僅利用20萬立方米調蓄庫容存儲雨水。對于降雨量33mm可以實現全面控制,從而解決副中心雨水徑流污染問題。整體效果超過目前海綿城市建設徑流控制率75%的要求。

  政策建議三:我國應該修訂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鼓勵雨季超水力負荷處理,制定相應的排放標準,協同控制城市面源污染或雨水溢流污染。

  昆明目前正在修訂城市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且已經形成一個標準,這是國內第一個明確提出如果雨季達到1.3倍以上,雨季預留可以執行最低標準。這等于在全國開了一個口子,鼓勵雨季多處理雨水,并有相應的經濟措施。我們從末端解決問題,首先盡可能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污水管網系統、處理系統等,特別是現在負荷嚴重不足的基礎設施系統,再來雨水調蓄,結合起來。這樣制定發展路線圖,可能還真需要20年以上的時間,我們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1593666368210831.png

12

編輯:王媛媛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