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3年起設立“全國低碳日”。2013至2019年,全國低碳日活動已成功舉辦7屆,成為宣揚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培育全社會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平臺。2020年7月2日是第八個全國低碳日,今年的低碳日主題是“綠色低碳,全面小康”。
全國低碳日的由來:
為普及氣候變化知識,宣傳低碳發展理念和政策,鼓勵公眾參與,推動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任務,2012年9月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退耕還林工作匯報,討論通過《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2013—2022年)》。會議決定自2013年起,將全國節能宣傳周的第三天設立為“全國低碳日”。 “全國低碳日”,旨在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加強適應氣候變化和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
2013年6月6日,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召開媒體通氣會,確定2013年6月17日為首個“全國低碳日”,屆時將啟動“低碳中國行”活動。
什么是低碳?
低碳,意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
“低碳”“碳足跡”等詞匯近年來成為國內外的熱門用語。這里的“碳”主要指二氧化碳氣體。
節能減排就是節約能源、降低能源消耗。《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所稱節約能源(簡稱節能),是指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從能源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降低消耗、減少損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費,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低碳內涵為:低碳社會、低碳經濟、低碳生產、低碳消費、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區、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低碳哲學、低碳藝術、低碳音樂、低碳人生、低碳生存主義、低碳生活方式。
為什么要低碳?
自工業革命以來,由于人類活動,特別是開采、燃燒煤炭等化石能源,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含量急劇增加,導致以氣候變暖為主要特征的全球氣候變化。據氣象專家介紹,大氣中的水蒸氣、臭氧、二氧化碳等氣體可透過太陽短波輻射,使地球表面升溫,同時阻擋地球表面向宇宙空間發射長波輻射,從而使大氣增溫。由于二氧化碳等氣體的這一作用與“溫室”的作用類似,所以被稱為溫室氣體。
除二氧化碳外,其他氣體還包括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等。二氧化碳全球排放量大、增溫效應高、生命周期長,是對氣候變化影響最大的溫室氣體。
怎么做到低碳?
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幾個低碳小妙招,請注意查收。
1.節約用電。
傳真機、復印機這類電器不用的時候就關掉吧,不用的時候它們除了增加不必要的耗電以外,實在沒有別的用處了;采光良好的時候盡量不開燈;夏天下班前提前半小時關空調,這樣省下來的電卻是很可觀的;少坐一次電梯約減少碳排放約0.6千克,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少坐電梯,多爬爬樓梯,鍛煉的同時還響應了低碳生活的號召,健康又環保。
2.節約用水。
使用節水型潔具,循環用水、溫水洗衣自然晾曬;洗手洗臉用水用盆接,之后的沖廁所;淘完米后,可將淘米水進行洗碗、沖廁所和澆灌花草,這樣洗碗還可使碗上的油污更少;用完水后隨手關閉水龍頭。
3.選擇綠色出行。
步行:如果你要去的地方不是很遠,那么你可以考慮步行。步行可以說是最環保的出行方式了,還可以起到鍛煉身體的作用。
騎自行車:如果你要去的地方稍微遠一點,那么你可以騎自行車去。現在的共享單車很多,掃個碼就可以騎了,非常方便。
電動車:如果你要去的地方稍微遠一點,又不愿騎自行車的話,可以考慮騎電動車出行。電動車應該是家家戶戶都有的了。
公交:公交,也是非常環保的出行方式。
除了上述三個辦法,節能低碳的方式還有千千萬萬,無論我們怎么做,只要付諸實踐,我們的社會就會因你而“美麗”。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