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近日公布國家標準《鎮(鄉)村排水工程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本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1 總則;2 術語和符號;3 鎮(鄉)排水;4 村排水;5 檢測和控制;6 施工和質量驗收;7 運行和維護。本文節選第4章“村排水”部分,詳情如下:
本標準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
1 根據海綿城市建設理念,補充修改了鎮(鄉)排水中雨水系統的要求;
2 根據國家最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的要求,補充和修改了第4章村排水相關內容,增加了4.2污水收集系統,對戶用污水收集系統和村收集系統作了規定;增加了4.3污水處理系統,刪除原沼氣池內容,并根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技術標準》GB T 51347-2019對農村污水分戶設施和集中處理設施作了規定。
3 新增第5章檢測和控制。根據自動化控制和網絡信息化發展的趨勢,增加水質水量檢測、設備自動化控制、設施安全防范和智慧排水相關要求。
4 新增第7章運行和維護。為支撐鎮(鄉)村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的正常和高效運行,增加本節內容。
4 村排水
4.1 —般規定
4.1.1 村莊排水應采用雨、污分流制。
【條文說明】為提高村莊污水處理系統的效率,避免合流制溢流污染,規定村排水制度應采用分流制,村莊生活污水單獨收集、處理并達標排放,雨水優先源頭利用,多余的雨水宜結合路邊溝就近排除。
4.1.2 村莊雨水應就近排放或收集回用,干旱地區應收集回用雨水。雨水渠宜和路邊溝結合。
【條文說明】為節省投資,雨水渠宜和路邊溝結合建設。
4.1.3 村莊生活污水收集系統應包括農戶庭院內的戶用污水收集系統和農戶庭院外的村污水收集系統。
【條文說明】戶用污水收集系統主要收集農戶廚房污水、衛生間洗滌洗浴污水和糞便污水,一般包括出戶管、檢查井、化糞池、沉渣格柵井等。
4.1.4 提供餐飲服務的農家樂應設置隔油池。
4.1.5 村莊居民人均生活污水排放量宜按照現行行業標準《鎮(鄉)村給水工程技術標準》 CJJ 123的用水定額并結合當地生活習慣、用水條件和經濟發展規劃等因素確定,不同來源、不同水質的污水宜分別測算。
【條文說明】各地農村居民的排水量均宜根據實地調查結果確定。在沒有調查數據的地區,村莊總排水量可按總用水量的60%~90%估算。各分項排水量可采取如下方法取值:衛生間洗滌洗浴污水和糞便污水排水量可按相應用水量的50%~90%計算,如洗滌污水向室外潑灑的,應取下限值;廚房排水則需要詢問村民是否有它用(如喂豬等),如果通過管道排放則按相應用水量的60%~80%計算。
4.1.6 村莊污水應結合排水現狀、排放要求和地理條件等因素選擇收集和處理模式,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有條件且位于城鎮污水廠服務范圍內的村莊,應通過經濟技術比較,優先將污水納入城鎮污水廠集中處理。
2 位于城鎮污水廠處理范圍外的村莊,應根據當地地形條件、村落分布,優先采用村莊集中處理;不便接入集中處理設施的可分戶處理。
3 采用村莊集中污水處理和分戶污水處理模式的村莊,應執行當地農村污水排放標準,并按照處理后出水的去向確定出水水質標準,以此選擇適用的污水處理工藝。
4 農戶散養畜禽污水,應收集集中處理并達標排放。
【條文說明】農村人口密度低,生活污水排放面廣,因此不能直接套用城鎮污水集中收集模式。《上海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指南》提出,距離城鎮污水管網2km范圍內的村鎮,其生活污水宜直接納入城鎮污水管網進行統一集中處理。對于沒有條件納入城鎮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的村莊污水,現行國家標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技術標準》GB/T51347將處理模式分為村莊集中處理和分戶污水處理。分戶污水收集是將居住分散或較為偏僻的單戶或相鄰農戶的生活污水統一收集,并排放至設在住戶附近的分散處理設施的污水收集模式,一般污水量不大于2m3/d,通常服務人口在20人以內,服務家庭數在5戶以內。
住建部于2018年9月發布了《關于加快制定地方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據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排放去向:直接排入水體、間接排入水體、出水回用等三類,因地制宜制定當地的農村污水排放標準,至2019年底,全國已有29個省份公布了農村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正式稿或征求意見稿。
4.1.7 處理后的污泥滿足相關標準后,應就近利用。
【條文說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產生的污泥,按來源不同,主要可分為化糞池污泥和剩余污泥。化糞池污泥來自農村居民的糞便,其含水率、COD和SS較高,含水率一般為95%,且含有大量有機污染物和各種致病菌,污泥量取決于化糞池的清掏周期和每人每日的糞便量,一般平均每戶每天產生的污泥量為2L~3.2L。剩余污泥來源于污水處理過程中剩余活性污泥或生物膜,主要是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殘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表面上尚未降解或難以降解的有機物和無機物四部分組成,其中以活性微生物為主要的組成部分。其顏色常為灰色或是深灰色,相對密度比水稍大、顆粒較細、含水率較高且脫水性能較差,含水率一般為99%~99.5%,平均每戶每天產生的污泥量為1.8L~5L。
分戶處理中經化糞池等設施處理后的熟污泥可用作農肥。相鄰的多個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可集中建設1套污泥處理置設施,采用統一收集運輸的方式將分散污泥進行中處理處置,處置方式可采好氧堆肥、厭氧堆肥等,堆肥后農用的污泥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泥質》GB24188等標準的相關要求。
4.1.8 對于農家樂等經營場所的污水,宜根據季節性水量水質的波動,單獨收集、處理和排放。
【條文說明】農家樂經營場所的污水一般具有較強的季節性,且水量大,對于收集和處理規模較小的村莊集中處理設施會產生較大的沖擊負荷,如按照農家樂高峰期的水量進行污水管道和處理設施的設計,宜使管道管徑偏大,在農家樂淡季,污水流量小、流速低,造成管道淤積嚴重,也影響污水處理設施的處理效能。因此,對于存在農家樂的村莊,應分析農家樂水量的季節特征,將農家樂污水單獨或多家農家樂污水聯合收集處理。
4.1.9 農村非生活污水應單獨收集、處理和排放;如需接入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時,應采取安全有效措施,符合污水接入要求。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