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是粵海水務探索智慧水務的起點,探索原水供應智能調度,以及如何實現無人值守、少人值守。2009年,粵海水務成立了水技術研發中心,開啟了自主研發道路。2012年,開始陸續推出各大系統平臺,主要包括管網GIS系統,客服系統、物聯網平臺等。2015年,攻克難關打造開發平臺,著力打造算法平臺,水力模型系統,以及基于云架構的開發平臺。
2017年,粵海水務組建了智慧水務平臺公司。2019年,引入人工智能技術,推出管網動態建模系統,智慧漏損管理系統,二次供水管理平臺,無人水廠解決方案,智能投藥系統等。2019年3月,摘取大灣區粵港合作首個智慧水務項目,為大灣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水資源安全保障。進入2020年,粵海水務的目標是打造智慧水務生態圈。
粵海水務智慧平臺包括1個云計算數據中心、6大平臺,以及8套系統。
云計算數據中心主要包括云服務器、云存儲、云桌面、IP骨干網、自動化運維等;6大平臺包括物聯網免費開源平臺、大數據分析平臺、運營監控平臺、移動應用平臺、云服務平臺、智能集抄平臺;8套系統包括智慧漏損管理、智慧水廠、智慧水質管理、智慧安全管理、智慧工程管理、智慧設備管理、智慧管網管理、智慧客服管理。
目前,該智慧平臺已實現了智慧管網、智慧客服、智慧生產。
管網數字化是實現智慧水務一項非常基礎的工作。只有數字化后,才知道如何去做資產評估。同時,數字化還可以為漏損控制提供給數據支撐。粵海水務智慧管網主要包括管網GIS、管網SCADA、管網建模、二供系統等管理系統建設。目前,粵海水務的智能管網系統可以自動導出數據,自動生成分析建議。
在構建智慧客服中,粵海水務完成了客服系統、電子發票、呼叫中心、微信營業廳、網上營業廳等系統建設。智慧客服通過無人或者少人的值守,以及一些終端設備和語音的交互,提升了終端服務能力。
而在智慧生產中,粵海水務完成了實驗室管理系統、綜合調度平臺等系統建設及推廣使用。
通過讓水務特色安全文化理念落地生根,構建標準化安全管理體系、堅持夯實基礎,粵海水務最終構建了“大安全”格局。
展望未來,水務行業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增長的內外部動力依然強勁。水務企業應積極擁抱變革,主動尋求變革,不斷適應新環境、搶占新機遇。要贏得未來,中國水務企業一方面要苦煉內功、強根鑄魂,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公司治理和效能提升的內部動力;另一方面,還需要掌握核心科技,用創新服務社會、造福民眾,贏得市場。
編輯:郭香蓮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