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生態環境部發布《“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

時間:2020-04-08 09:27

來源:生態環境部

評論(0

4.持續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

推動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高錳酸鹽指數、氨氮年平均濃度分別由 2015 年的 3.9 毫克/升、0.76 毫克/升下降至 3.4 毫克/升、0.49 毫克/升。

實施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在滇池、洱海等重點湖泊開展專項綜合督導。推進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印發《京津冀協同發展六河五湖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

優先保護良好水體。截至 2018 年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發現的 6251 個環境問題,整改完成 6242 個。

推進地下水污染綜合防治。定期調查評估集中式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補給區和污染源周邊區域地下水環境狀況,動態更新地下水型飲用水水源和污染源清單數據庫 。

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體。《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提出的 2018 年工作目標已基本實現。36 個重點城市黑臭水體涉及的 101 個國控斷面中,I-Ⅲ類水質比例同比提高 3 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同比下降 4.9 個百分點。

5.繼續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

加強海洋污染綜合治理。印發《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組織開展入海污染源排查整治。印發《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

強化海洋生態保護監管。劃定 11 個沿海省份的海洋生態保護紅線,將全國約 30%的近岸海域和 37%的大陸岸線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范圍,嚴控新增圍填海造地,加快處理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

提升海洋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啟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修訂工作。開展“灣長制”試點。健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推進海洋垃圾(微塑料)污染防治和專項監測。開展“碧海”專項執法行動。

6.扎實開展土壤污染防治

夯實土壤環境管理基礎。完成 55.8 萬個點位、69.8 萬份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28 個省份初步建立污染地塊聯動監管機制。省會城市基本建立污染地塊名錄,212 個地級城市建立并公開污染地塊名錄。

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在江蘇、河南、湖南等省6個縣整縣推進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試點。在湖南、河南、廣東推進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劃分工作。

強化重點區域土壤污染防治。各省(區、市)制定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在江蘇、河南、湖南等省 6 個縣開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試點。

7.穩步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

完善水污染治理基礎設施。截至 2018 年底,全國涉及廢水排放的 2411 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出口加工區等工業集聚區,有 2357 家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有 2348 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

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基本完成造紙、焦化、氮肥企業的達標排放改造。實施自動監測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重點排污單位主要污染物煙氣排放達標率大幅提升。

開展工業污染源自行監測。發布 18 項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全面完成全國重點污染源監測數據管理系統聯網工作,約 2.8 萬家企業編制完成自行監測方案。

8.有效防范和降低生態環境風險

完善風險防控和應急響應體系。初步建立企業環境應急預案管理制度,7 萬多家企業完成環境應急預案編制和備案工作。印發《行政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推薦方法》,組織開展繪制長江經濟帶環境風險地圖試點。

加大重金屬污染防治力度。印發《關于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控制的意見》。截至 2018 年底,全國共排查確認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 13897 家。各省份制定重金屬污染防控方案,加強重金屬污染物減排。

提高危險廢物和固體廢物監管水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關于堅決遏制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的通知》。全面落實《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

夯實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基礎。印發《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第一批)》,印發《中國嚴格限制的有毒化學品名錄》(2018 年)、《關于禁止生產、流通、使用和進出口林丹等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公告》。完成全國環境激素類化學品生產使用情況調查。

9.持續加大生態修復力度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 年)》。完成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本底調查評估試點,初步構建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和數據平臺。

提升生態系統功能。出臺《關于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的意見》。退耕還林還草 3978.7 萬畝,退牧還草 1.15億畝。完成防沙治沙任務 663 萬公頃。

推進生態修復治理。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和河湖地下水生態補水試點河段 80%的地下水監測站點水位回升。新增封禁保護區 35 個。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4.08平方米。

管護重點生態區域。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完成中幼林撫育 6575 萬畝。保護草原生態系統,落實禁牧面積 8000 萬公頃、草畜平衡面積 1.7 億公頃。開展兩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

實施生態補償。制定《中央對地方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推動新安江等流域上下游相關省份簽署跨省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協議。

10.不斷完善管理制度

健全法治體系。對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提出修正案。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犯罪行為。

強化源頭預防。完成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區域戰略環評。深化環評“放管服”改革,兩次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

完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截至 2018 年底,全國法院共受理社會組織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178 件,審結 98 件。完善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全國法院共受理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案件 3113 件,審結 2247 件。

編輯:王媛媛

2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2人參與 | 0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17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