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文獻導讀:太湖流域生態系統服務風險評價及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啟示

時間:2020-03-17 09:18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李弘

評論(

5 共鳴與啟示

近幾十年來,隨著生態學研究內容的不斷深入,生態學被自然而然地賦予更多的社會科學特征,產生了景觀生態學、修復生態學這樣的新興交叉學科。人類重新意識到一個逐漸被淡忘的事實:自然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庇護,供給人類繁衍所需的衣、食、住等基本條件,人類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人類社會本就是一個是一個社會-經濟-自然偶合系統。Holling將城市看作一個“生態-經濟-技術三元耦合體系”, 三者之間存在復雜的相互影響和反饋機制。

人與自然的關系,經歷了技術進步、工業革命為媒介人類對生態系統的征服、利用,現在到了對人類社會這一生態-經濟-技術耦合體進行重新認識和再度融合,新建立自然與人類相生相伴的和諧關系的新階段。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正是對人與自然和諧關系最為貼切的表達。生態系統服務是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庇護與福祉、支持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體現。生態服務風險通常不是直接的、立竿見影的破壞性后果,而多表現為潛在的威脅社會、經濟發展、人類福祉的不利趨勢,或者說是不確定性。由于人類社會的偶合體性質,這種不確定性,在積累危害的同時,也為人類提供了采取積極的行動,防患于未然的契機。開展生態系統服務風險評價,有利于在早期發現可能引起不利后果的問題和趨勢及其根源,為社會管理者提供采取行動的起點和依據。但我國生態系統服務風險評價開展很少。

因此,本文報道的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論創新價值和現實意義。通過引入多專業視角的生態-社會模型,對復雜的生態過程與評價終點之間的聯動及其結果進行了模擬預測,使之有望成為強有力、具有推廣價值的的評價預測工具。

本研究提出所獲得的結論,可作為流域內政府進行生態風險控制、城市建設、產業規劃、防災減災等方面政策的決策依據。文章稱,本文唯一的缺憾是,主要只研究了陸地生態系統服務的風險評價,未能將水體和城市生態系統納入研究對象。而事實上,城市和水體面積在太湖流域總面積中的比例分別高達24.3%和13.6%。僅太湖本身,每年提供20.2億噸淡水、價值近3億的水產品,攔截總氮17000噸,總磷769噸。因此,水體對整個太湖流域生態風險的貢獻不容忽視。隨著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生態系統也將成為生態風險的主要貢獻者。因此,在為感謝作者團隊獲得的成果欣喜之余,我們期待更多有關水體、城市陸地生態服務風險評價研的究發表。

本文也證明了在解決威脅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問題時,跨專業、多專業協作的重要性。研究所用的數據資料,分別來自農業生產、城市規劃與規劃、氣象氣候、生態環境、政策、立法等多個領域,結合了跨度達20多年的長期野外觀測結果、國內外衛星遙感數據。涉及超大量數據的整理分析和多專業之間的緊密合作,是中、美、澳科學家跨地域合作研究的典范之作。

長江三角洲一體化作為國家發展開發戰略,勢在必行。然而,不斷加速的城市化,無疑將使太湖流域、長三角地區土地供需矛盾更為尖銳,從而面臨更高、更廣、更深遠的生態服務退化風險。2019年10月25日,國務院通過〔2019〕99號復函批復了《關于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總體方案》,提出“實現綠色經濟、高品質生活、可持續發展有機統一”,體現了頂層設計中對“三生”協調發展的高度重視。考慮到生態服務風險的隱蔽性、滯后性及其對人類福祉的直接影響,本文的研究成果及提出的政策建議,對已經展開的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在進行土地利用、生態環境、產業布局、人口及城市規劃時如何趨利避害,降低、應對面臨的生態服務風險,獲得生產、生活、生態系統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和指導意義。

作者:李弘,就職于上海萬涓源環境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浙江省桐鄉市生態環境專業特聘專家。

注:本文為原文的摘譯述評,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

文章資料來源:

Ecologicalrisk assessment of ecosystem services in the Taihu Lake Basin of China from1985 to 2020

Xibao Xua,b,, Guishan Yang a, Yan Tan c, QianlaiZhuang b, Hengpeng Li a, RongrongWana, Weizhong Su a, Jian Zhang a

a Key Laboratory of Watershed GeographicSciences, 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b Department of Earth, Atmospheric, andPlanetary Sciences,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IN 47907, USA

c Discipline of Geography, Environment andPopulation,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Adelaide 5000, Australia

注釋:

水量調節因子(WQAC):蒸散量(包括從土壤向大氣的蒸發量和植物向大氣的蒸騰量)與降雨量之比。

生態系統凈產出(NEP):生態系統初級生產量與呼吸量之差

參考文獻:

1 X. Xu et al.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554–555 (2016) 7–16

2 Holling, C. S., Resilience and stability ofecological systems,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Vol. 4,No. 1, pp. 1–23, 1973.

3 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 M, 2005. Ecosystemsand human well-being: biodiversity synthesis. Island Press, Washington, DC.

4 Miguez, M. G; Tardin-Coelho, R. H.; Veról, A. P.;Battemarco, B. P.; Sousa, M.M.; Fontoura, C.; Figueiredo-Cunha, J. WaterDynamics as a Preceding Driver for Risk Prevention and Urban PlanningGuidelines,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Energy, Water, and Environment Systems, SDEWES2018.0175, 1-17.

5 康鵬袁,陳衛平,袁王美. 基于生態系統服務的生態風險評價研究進展. 生態學報,36(5):1192-1203.

6 張慧, 高吉喜, 宮繼萍, 張毅敏.長三角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問題與建議. 中國發展, 2017,17(2):2-9.

7 楊林章,吳永紅.農業面源污染防控與水環境保護.中國科學院院刊.2018, 33(2):168-176.

編輯:王媛媛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