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也是排查隊伍中的一員,對此也苦惱不已。他對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妥協,一直在暗暗較勁,想著尋找解決辦法。一方面,他日常注重三條管網上各企業水質排放數據信息臺賬建立和分析總結;另一方面,他利用閑余時間一頭扎進自己辦公桌后面的一個屬于自己搞研發的實驗臺上,不停抓耳撓頭,反復構思設計,通過各種奇思妙想尋找可行的解決方案。汗水之處,幸有結果,最終經過20多天的努力,成功研發出一套水質在線監測報警系統。這個系統安裝在外部泵站,可以實時掌握外部進水PH情況,這為精準查找偷排企業節約了大量時間”,同時也為應對異常進水的爭取了更多處置應對時間。
這個系統可靠穩定,可實現無人值守的管理,極大降低了人工成本、超標污水處理成本和出水超標被罰等風險。自應用以來,全年節約人工成本約3.6萬元,節約因調節廠內進水pH消耗藥劑碳酸鈉約15萬元,且偷排企業大幅度減少。此外,張浩還以這套系統為基礎,研發了一套“pH探頭+傳感器+移動電源+數據傳導器”的便攜式水質監測報警系統,兩個系統的完美組合,在很短時間就可鎖定偷排企業,讓一些心存僥幸的企業措手不及,極大的減輕了外部水質排查的壓力。
廣德中鐵水務副經理史明飛說:“這兩項發明成果一下子讓張浩在廣德中鐵水務,乃至水務事業部神奇了很多,人氣更旺了,但張浩沒有因這些有過半點驕傲和對工作的懈怠,反而讓他牛刀小試嘗了甜頭,更加喜歡搞一些小發明了”。三年來,他大力推廣技術革新、小改小革工作,積極組織全車間職工提合理化建議,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先后進行多項技術改造,設計了一系列小工具,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提高了員工工作效率。
“好管家”之張浩
污水處理廠的利潤基本是屬于透明狀態,收入來源主要靠污水處理服務收費,沒有什么“手腳”可以去做,藥耗、電耗、人工基本上屬于穩定狀態。要想提高收入只能眼睛向內,人人都以管家的身份來算經濟賬,通過完善、改進和提升管理降低一些可以避免的支出來增加效益。
張浩在這點算得上廣德中鐵水務的“好管家”。
依法合規獲取更大經濟效益是企業經營目標之一。在聊天過程中,張浩就傳導出這樣的一種理念,加強巡檢、提前預防,及早將問題和隱患暴露在萌芽狀態,以最小的代價化解各種風險,避免設備故障和停產。這不僅是一種管理理念,其本質更是一本以小博大的經濟賬。在這種理念的牽引下,通過機修三人小組的常態化巡檢,300臺設備正常運轉率一直不低于95%,這也是值得一提的事。因此,廣德中鐵水務領導經常逢人說項。
“能修的設備不委外,委外的設備要理賠”。我問他,可以委外而不委外修理,這樣你會不會覺得給自己徒增了很多工作量,自討苦吃嗎?他卻露出一副憨態可掬的笑容,“委外修理會產生費用,比如車船費、維修費等,理賠是扯皮的事情,不見得每次都能理賠成功,我們自己盡量去修,可以節約時間,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自己修的多了,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看家本領”。
有時候,你會覺得他“法眼無邊界”,思維很發散,對兩個廠子所有的工作和細節都很感興趣,超出了一名機修人員的領土。廣德中鐵經開水務原來PAM配藥系統是單一線路的純自來水配水,后來他經過詢問和論證,廠內處理后排水可以作為來PAM配藥用水,最后找到項目公司領導班子那,提出自己的想法,新增一路水管,利用廠內凈化后的水給PAM配藥系統供水,同時保留原來的自來水管道,作為備用。在得到項目公司領導支持后,張浩帶人完成了配藥系統配水改造。
項目公司負責人李小龍在介紹中說,配藥系統的改造,節約出來的自來水,粗略估計每年可減少水費支出約8萬元。
專心專注變“專家”,辛勤付出享榮光。張浩先后榮獲中鐵一局 “優秀共青團員”稱號、水務事業部第三屆“中鐵水務杯”職業技能大賽機修組個人賽第一名、 水務事業部年度“先進個人”榮譽稱號。這些榮譽,張浩受之無愧。
會產生費用,比如車船費、維修費等,理賠是扯皮的事情,不見得每次都能理賠成功,我們自己盡量去修,可以節約時間,也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自己修的多了,也可以提升自己的看家本領”。
有時候,你會覺得他“法眼無邊界”,思維很發散,對兩個廠子所有的工作和細節都很感興趣,超出了一名機修人員的領土。廣德中鐵經開水務原來PAM配藥系統是單一線路的純自來水配水,后來他經過詢問和論證,廠內處理后排水可以作為來PAM配藥用水,最后找到項目公司領導班子那,提出自己的想法,新增一路水管,利用廠內凈化后的水給PAM配藥系統供水,同時保留原來的自來水管道,作為備用。在得到項目公司領導支持后,張浩帶人完成了配藥系統配水改造。
項目公司負責人李小龍在介紹中說,配藥系統的改造,節約出來的自來水,粗略估計每年可減少水費支出約8萬元。
專心專注變“專家”,辛勤付出享榮光。張浩先后榮獲中鐵一局 “優秀共青團員”稱號、水務事業部第三屆“中鐵水務杯”職業技能大賽機修組個人賽第一名、 水務事業部年度“先進個人”榮譽稱號。這些榮譽,張浩受之無愧。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