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合作之后,三峽集團為國禎環保參與長江大保護中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和助力,據了解,國禎環保未來三年內每年承擔不低于長江環保集團主導的新增項目中30%的運維服務保障職能。同時,國禎環保的技術和運營能力也為三峽集團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和保障。
雙方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的合力大大增強,這在近期的中標項目規模上也可看出(相關鏈接→《90.58億!長江生態保護集團聯合體斬獲蕪湖污水PPP項目》《26億!長江生態環保聯合斬獲蕪湖污水系統PPP項目二期》《44.45億元!長江生態環保集團聯合體預中標岳陽污水PPP項目》)。
“牽手”不容易,感情經營風險需規避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國企與民營上市企業的合作也并不都是一帆風順的,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很多合作過程中的問題暴露出來,并購交易半路夭折的案例也不在少數,甚至出現買入之后又轉手賣出的現象。
“牽手”后又“分手”,其中可能存下以下幾點原因:很多跨界進入環境領域的企業缺少環境基因,往往比較容易忽略并購后的整合,帶來了后期一系列的管理問題;也有一部分企業進行收并購,只是為了追逐短期財務目標,特別是現金目標,并不打算長期經營相應的企業,因而無意將被并購企業的資源、技術和生產流程等整合為自己企業的一部分;很多收購方沒有能力運營好被收購項目,也是交易不能很好達成的原因之一。
因此,雙方合作之后的整合和運營管理也尤為關鍵。因此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最近兩年國企和民企牽手的案例越來越多,但最后的合作效果還是要看雙方磨合后的運營情況。
如何做好雙方的互融互通,是更好發揮“乘法效應”的關鍵。很多企業也在為合作后更好的融合做積極準備和探索,剛剛吸納國資的碧水源,就與中交集團各單位的互動越來越密切。碧水源高層陸續到訪中交集團西南區域總部、中交房地產集團、中國交建海西區域總部、中交建融租賃、中交生態環保投資有限公司等開展業務對接和交流活動,并與中交集團管理下的中國城鄉全資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西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東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相信在雙方不斷深度磨合的基礎之上,會結出更多豐碩的成果。
生態化合作或將成為未來趨勢
長江大保護、黃河流域治理、“無廢城市”......如今環境治理從“撿珍珠”階段已經過渡到了“穿項鏈”階段,面對環境的綜合治理需求及如此巨大的市場,單靠一己之力難以勝任。從長遠來看,生態化合作或將成為未來環境產業的競合趨勢。
而“國資+民企”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類似于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其中上述提到的中交入股碧水源的案例是國家所提倡的逆向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實踐。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也是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國有資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競爭力,有利于各種所有制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據相關報道,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國企戶數占比超過了70%。
“環保企業和其它行業的民營企業一樣,都是自己人,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新形勢下,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搞混合所有制,發揮民營企業的活力及央企的優勢。從資金、政策等方面關注支持和幫助民企度過難關,讓民企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促進產業上下游協同、細分市場劃分,發揮民營企業在第三方治理和環境服務業上的創新作用。”趙華林在曾表示。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