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江西省生態環境廳舉行了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法規與標準處處長楊少俊,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劉足根,省生態環境廳法規與標準處副處長高飛,介紹我省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建設工作。并回答大家關心的提問。省生態環境廳宣教處處長江劍平主持發布會。
江劍平: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我是本次新聞發布會主持人江劍平。歡迎大家出席省生態環境廳例行新聞發布會。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一直以來為我省生態環境保護事業付出的辛勤勞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做好環境法治建設是我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厚植生態優勢,發展綠色經濟,做活山水文章,打響“綠色生態”品牌重要保障。今天上午,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了省生態環境廳法規與標準處處長楊少俊先生,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劉足根先生,省生態環境廳法規與標準處副處長高飛先生,向大家介紹我省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建設工作。并回答大家關心的提問。
下面我先通報8月份我省空氣、水環境質量狀況。
(一)空氣質量狀況
2019年8月,全省細顆粒物(PM2.5)月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5.0%,11個設區市PM2.5濃度均達到二級標準,其中景德鎮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其余10市均同比上升;優良天數比例為72.7%,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近20個百分點,其中上饒市與去年持平,其余各設區市均同比下降。
11個設區市PM2.5月均濃度排名為:景德鎮市第一,南昌市第二,上饒市第三,九江市第四,撫州市第五,贛州市第六,新余市、鷹潭市和宜春市并列第七,吉安市第十,萍鄉市第十一(備注:萍鄉市數據有待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進一步審核)。
南城等110個縣(市、區)PM2.5月均濃度達到二級標準(備注:全省111個縣(市、區),含紅谷灘新區、廬陵新區以及9個高新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排名前十的依次為:南城縣、于都縣、崇仁縣、會昌縣、黎川縣、南豐縣、資溪縣、進賢縣、宜黃縣、廣昌縣。
(二)水質量狀況
2019年8月,全省地表水水質總體優,斷面(點位)水質優良(Ⅰ~Ⅲ類)比例為98.7%;主要河流中,10條河流水質均為優。主要湖庫中,仙女湖水質良好,鄱陽湖、柘林湖和其它湖庫水質為優。75個國家考核斷面(點位)水質優良比例為100%,高于我省2019年水質優良比例84.0%年度考核目標;全省設區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五河”和東江源頭保護區出水斷面水質功能區達標率為100%;設區市跨界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100%,縣(市、區)跨界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8.8%。
2019年8月全省11個設區市地表水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指數從好到差排名為:1:贛州市;2:吉安市;3:鷹潭市;4:九江市;5:萍鄉市;6:景德鎮市;7:宜春市;8:南昌市;9:撫州市;10:上饒市;11:新余市。
江劍平:下面請楊少俊處長介紹我省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建設工作情況。
楊少俊: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和大家見面交流,首先感謝各新聞媒體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注、支持和理解!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之年,也是我省機構改革的開局之年。我廳生態環境法規和標準建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持續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提供法治支撐。根據安排,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省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建設工作有關情況。
第一,積極開展法治建設工作。嚴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針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問題開展法治建設工作。具體包括:
一是加強地方性環境保護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的立改廢工作。《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被列入本屆人大常委會任期內提請審議的立法項目;《江西省工業園區環境保護條例》被列入繼續研究論證的立法項目。開展了第二次黨內法規和規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分別對四部黨內規范性文件和四部地方性法規、省政府規章提出意見113條;完成了涉及機構改革地方性法規、省政府規章清理工作,重點清理了與因機構改革而修改的上位法及新“三定”規定不一致,與機構改革要求不一致、不銜接的規定,包括對《江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環境保護條例》做一攬子修改,對《江西省污染防治條例》作適時修改,已經報請省司法廳審議。
二是嚴把法制審核關。根據法制審核的各項要求,對全廳出臺規范性文件、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等重大執法決定前必須經過法制審核。實行清單管理,印發了《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目錄清單》(贛環法規〔2019〕6號),對我廳作出的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等行政決定制定法制審核目錄清單。在行政處罰案件法制審核方面,根據機構改革工作要求,進一步規范了環境行政處罰案件辦理程序,調整增加了案件審理委員會成員。高度重視合法性審核工作,對于不符合法律法規要求或者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等方面的問題及時提出審核意見,提高了規范性文件的質量,保障了法制的統一。截至目前,出具審核意見74件以上,提出修改意見150余條。
三是做好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今年以來,我廳受理12起行政復議案件,結案11起,其中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7起,當事人撤回復議請求的3起,終止1起,正在審理的1起。未出現無正當理由不受理、被省政府法制部門或生態環境部責令糾正的情況,妥善解決行政爭議,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法律救濟權利。同時積極應對行政訴訟案件,辦結行政訴訟案件1起,法院判決維持具體行政行為。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