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水碳源不足最為突出,同時還有冬季低水溫問題;
溶解態有機磷問題。
3、運行管理問題:
運行管理問題主要分為技術人員缺乏、工藝現狀分析不足、設備儀表運維欠缺等問題;
日常檢測與運行優化關聯性分析不足、評估能力不強;
小型污水處理廠和建成較早的大型污水處理廠更應加強管理。
4、其他問題:
可用占地問題;
水量波動下的水廠超負荷運行問題;
升級改造過程的連續運行問題。
基于調研,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編制和發布了《江蘇省太湖地區城鎮污水處理廠DB32/1072提標技術指引》。
何伶俊表示,其中的一些技術不僅僅是針對這一輪提標,也有一些未來長遠發展的考慮。
一、工作流程與技術評估
源頭管控
1、生活污水
(1)居住小區和公共建筑等的生活污水應依法規范接入市政污水管網。
(2)城鄉規劃部門依法核發建設用地規劃許可時,應采納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意見。
(3)建設單位應按照設計方案建設排水管網等設施。
2、工業廢水
(1)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依據企業環評批復和《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2015),對接管范圍內的工業企業排水情況進行評估,新建、改建、擴建工業企業以及各類開發區、工業集聚區、循環園區(以下統稱工業園區)內產生的工業廢水,不應接入市政污水管網。
(2)冶金、電鍍、化工、印染、原料藥制造、光伏、垃圾滲濾液等含重金屬或高濃度、難生物降解污染物廢水,不應接入市政污水管網;由于歷史原因已經接入的,應限期退出。
(3)化肥、焦化、洗毛、制革、石油精煉、煤加工等高含氮工業廢水,不應接入市政污水管網;由于歷史原因已經接入的,需給予特別關注和監控,在進一步強化源頭管控的基礎上,應經評估后確定是否限期退出。
(4)城鎮排水主管部門應對已接入市政污水管網的工業企業排水戶進行評估,未達到相關要求的應限期整改;達到相關要求的依法核發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證。
(5)已獲許可的工業企業應將接入口位置、排水方式、主要排放污染物等信息主動向社會公示,接受公眾和相關部門監督。
3、河湖水及施工降水
(1)河湖水不得進入市政污水管網。有條件時,應合理控制河湖水體水位,防止倒灌進入市政排水系統。
(2)施工降水或基坑排水不宜排入市政污水管網,鼓勵采取自行處理措施,并將處理后水質較好的施工降水或基坑排水直接利用或用于河道生態補水。
4、管網運維保障
(1)應制定完善的管網運行維護保障計劃。
(2)應加強排水管網的驗收、運行、巡查、養護與維修,保障排水管網及其附屬設施的安全穩定運行,提升管網綜合管理水平。
(3)鼓勵按《排水管道維護安全技術規程》(CJJ 6-2009)相關規定,采用CCTV、QV等數字化設備開展排水管網功能性和結構性缺陷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及時對排水管網進行修復完善。
(4)應建立泵站、管網、污水處理廠的聯動調度機制,防止管網冒溢,確保管網安全和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
(5)鼓勵采用廠、網、受納水體一體化管理模式和專業化運維方式。
技術評估
1、源頭管控調查
擬提標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前,應開展源頭管控調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1)居住小區和公共建筑生活污水是否依法規范接入市政污水管網,建設單位是否按照排水設計方案建設管網等設施。
(2)是否存在新建、改建、擴建工業企業以及各工業園區內產生的工業廢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網情況;是否存在冶金、電鍍、化工、印染、原料藥制造、光伏、垃圾滲濾液等含重金屬或高濃度、難生物降解污染物廢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網情況。
(3)是否存在河湖水進入市政污水管網情況;是否存在施工降水或基坑排水進入市政污水管網情況。
(4)是否有完善的排水管網及其附屬設施的運行監管系統;是否建立完善的管網運行維護保障計劃并定期開展管網排查和清淤;是否建立有效的廠、站、網聯動調度機制。
2、水質水量特征分析
水量分析
(1)根據服務區域內水量的日、月、季變化規律,以及旱、雨季變化特征,合理設定變化系數,保障水量水質高峰時段出水達標。
(2)結合區域規劃、排水規劃,合理確定近遠期規模、設施布局、建設時序、工程預留措施與用地等。
水質分析
(1)現狀水質分析
開展擬提標城鎮污水處理廠進出水化學需氧量(CODCr)、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懸浮固體(SS)、氨氮(NH3-N)、總氮(TN)、總磷(TP)等水質指標日均值的統計分析,包括但不限于概率分布、變化系數、關聯關系等。必要時補充連續24 h的時變化檢測分析。
(2)未來水質預測
結合區域規劃、排水規劃和提質增效要求,預測未來水質變化趨勢,合理確定擬提標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水質設計值。
水質指標測試
(1)應按《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維護及安全技術規程》(CJJ 60-2011)要求開展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水質檢測,擬提標城鎮污水處理廠水質指標不全、數據不足的,應進行補充測試。
(2)重點關注CODCr、TN、TP及BOD5等指標,加強BOD5的日常檢測,作為進水可生化性、碳氮比等參數分析的重要依據。
(3)對存在達標難度的指標開展關聯組分分析,重點關注CODCr中溶解性難生物降解CODCr組分、TN中硝態氮和出水溶解性不可氨化有機氮組分、TP中溶解性難化學沉淀TP組分。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