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綜合治理,污染在河里,問題在岸上,關鍵在排口,核心在管網,長期在養護,長效在智慧。黑臭水體治理需回歸初心,用系統化思維、生態化施治、智慧化管理,才能破解困局。”在8月16日舉辦的“2019(第十一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上,上海萬朗水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朗水務科技集團)董事長樊雪蓮,結合萬朗水務科技集團深耕水務行業的多年經驗,以數據為基、精準施策為主題,分享了她對城市水環境治理與管理的新思考。
樊雪蓮
水環境治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樊雪蓮說到,近年來,全國上下在政策層面、資金層面、技術層面、認知層面、管理層面對水環境治理投入了巨大成本,但是反饋的治理效果有時卻并不令人滿意,水體重返黑臭現象時有發生,行業亂象橫生,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各種技術紛至沓來,都說包治百病,到底誰的好?
第二、各個行業搶灘環保,都說的有道理,到底誰有理?
第三、反復治、治反復,治理效果不顯著,到底誰有效?
第四、考核越來越嚴,水質要求越來越高,到底怎么辦?
水環境治理不徹底、治理效果反復的困境背后,到底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萬朗水務科技集團通過多年的研究,認為:
第一、理念認知不系統,水污染問題牽涉面廣、錯綜復雜,涉及溯源、方案、技術、資金管理等方方面面,牽一發而動全身,片面考慮局部情況,還是停留在頭痛治頭,腳痛醫腳,若無系統思維勢必影響到水體治理的效果。
第二、排查溯源不徹底。治理城市水環境需要徹底排查溯源,需要水岸兼顧,需要內外源統籌全面整治,確認每條河道污染成因以及不同污染物所占比重,再制定出相應的技術方案,而不是僅僅排查管道、排口、井口等就夠了。
第三、方案制定欠精準。排查溯源不夠徹底,病因不明,則方案制定就做不到精準;
第四、項目實施欠到位。在未調查清楚污染成因的情況下急于實施項目,加上施工管理過程中的偏差,導致治理效果也收到影響。
第五、智慧運維不健全。全過程智慧理念缺乏。樊雪蓮解釋說,現在很多時候對智慧水務的理解經常停留在建設階段或運維階段,但萬朗水務科技集團認為‘智慧’并不是獨立的、點上的信息技術應用,而應當體現在頂層設計、方案制定、建設管理、智慧運維等各階段,貫徹在項目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化,實現數據決策、數據應用、數據運維。
第六、相關部門聯動少。雖已實施了“河長制”相關管理辦法,但各責任部門的協作配合及相應的制度、法規還有待加強。
水環境治理管理理念與實施對策
針對水環境治理的提質增效,樊雪蓮認為,思路決定出路,沒有好的理念,用了再好的技術,花了再多的錢,也不一定會有想要的效果。
萬朗水務科技集團始終秉持 “五個前提”——理念是治理的前提,診斷是方案的前提,方案是技術的前提,管理是長效的前提,智慧是效能的前提,
同時,堅持“六位一體”理念,即“診斷方案一體化、內源外源一體化、點源面源一體化、陸域水域一體化、建設運維一體化、應急長效一體化”,形成具有萬朗特色的區域水環境解決方案能力。
樊雪蓮指出,這套解決方案,主要體現在五個節點—智慧+診斷、智慧+方案、智慧+技術、智慧+治理,智慧+運維,在事前、事中、事后,以數據為基、精準施策。
事前:收集資料和問題線索,制定摸排方案,邊查邊分析構思治理思路,制定全方位系統性的、切實可行的治理方案。
事中:采用適宜的核心技術產品;制定先進的、精細化施工工藝;利用數據可視化、互聯網等技術,對實施全流程全要素進行管理;適當提高驗收標準,打造高質量精品工程。
事后:著眼于全生命周期管控理念,打造“智慧+傳統”的運維服務模式,為項目提供一站式長效服務。
與其他技術方案不同,樊雪蓮補充說,這套智慧解決方案“重調查、摸家底、找病根、精施策”,建立水環境污染、內澇積水綜合治理管控的統籌思想,構建大排水系統的“管網、泵站、污水廠、水系”一體化智慧管控的統籌體系。
其關鍵要素是:查、疏、截、治、管
圍繞這五字方針,樊雪蓮介紹了萬朗水務科技集團在水環境綜合治理的實踐應用及核心技術。
1、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案例之溯源、排查、診斷、方案
溯源診斷案例:閔行淀南片區100多平方公里,141條河道、181個小區、477個沿河排口;基礎數據在排查階段即錄入數據庫,通過建模分析,為項目方案制定提供依據。
診斷排查采用的技術:一個是高端技術裝備+人腦+智慧,即用最先進的設備,配上專業的人士加上智慧的手段;另一個核心技術就是排水模型構建,基于基礎數據,不同類型的排水系統采用不同的建模分析,為診斷方案提供依據。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