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違法建設拆除現場、黑臭水體整治一線開展檢查,運用“四風”問題云治理系統進行大數據排查,對違法建設、黑臭水體跟蹤暗訪,公開曝光拆違治水領域違紀違法典型問題……
2018年以來,廣州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聚焦監督第一職責,扎實推動中央巡視和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不斷加強對違法建設整治和水環境治理工作的監督檢查,嚴肅整治拆違治水中不擔當、不作為、假作為等問題,嚴肅查處失職失責、包庇縱容甚至充當“保護傘”等問題,共受理有關問題線索801條,初步核實616條,立案處分264人,誡勉談話162人,移送司法機關21人,為打贏拆違治水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紀律保證。
專項治理:強化拆違治水監督檢查
按照廣州市委部署,市紀委監委把開展整治水環境治理失職失責和風景區違法建設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同步推進,組織開展拆違治水監督檢查專項行動。專項行動從去年12月開始,至今年10月結束,分為自查自糾、線索排查、集中治理、查辦督辦、鞏固成果五個階段。打頭炮的,就是自查自糾。“自查自糾不僅能有效排查線索、糾正問題,還能倒逼履職,壓實責任,助推形成全市拆違治水的合力。”廣州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室有關負責人介紹。
專項行動以來,各區紀委監委依紀查處黨員干部參與違建和對違建監管查處不力的問題線索123條,立案107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41人,誡勉17人,花都區還對市紀委監委暗訪發現的獅嶺鎮陽光廣場違建問題立案調查并留置有關人員。拆違問責力度大,治水問責也不落后,紀檢監察機關督促河長辦緊盯工作不力、落實責任不到位等腐敗和作風問題強化監督問責。今年4月專門針對黑臭河涌水質反彈問題,對問題比較突出,整改進展較緩的7名區級河長進行談話提醒,起到了較好的督促作用。
整合信息:科學排查研判問題線索
拆違治水涉及多個部門,如何打破“信息孤島”?廣州市紀委監委借力“四風”問題云治理系統。
根據“云治理”有關工作規程,市黨廉辦牽頭建立協作機制,各協作單位負責將排查出的問題信息錄入系統,黨員、干部參與違法建設、違法用地,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以及涉黑涉惡等問題被列為排查移送問題。去年以來,各區紀委監委通過該方式收到問題線索682條。
在“云治理”基礎上,廣州還進一步擴展“云”的面積,廣泛調動特約監察員、民情速遞員、媒體監督員等力量,圍繞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項暗訪并曝光。今年以來,市紀委監委通過暗訪發現問題5個,各區紀委監委發現相關問題157個,各派駐紀檢監察組也積極推動駐在單位開展暗訪。如在駐市水務局紀檢監察組的指導下,市河長辦監督問責組與媒體合作,對基層河長不作為等典型問題點名批評。
除了全市層面的“云治理”,各區也積極探索。比如海珠區紀委監委借助技術手段打造監督平臺“電子眼”,將河涌水閘視頻系統納入區反腐倡廉智能化監督平臺在線監督。2018年以來,共在42個水閘點安裝60個攝像頭,發現水環境污染問題15個,并通過問責督促整改。
聯動查處:嚴肅問責違紀違規問題
拆違治水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想順利推進,必須多方聯動,形成合力。
廣州市紀委監委成立由黨風政風室牽頭協調、各監督檢查室和派駐機構分工負責的專項監察工作小組,會同城管、水務、環保等部門共同深入一線開展督導。在去年底和今年4月市紀委監委組織的拆違治水和“大棚房”整治專項監察中,各有關區紀委監委主動擔當,有力推動治理責任落實。去年,白云區紀委監委查處了社會高度關注的沙坑涌淇駿貨運場河段涉水違建案,對11人嚴肅問責。“政府做了一件大好事,違建拆了,我們才能用上干凈的水。”白云區沙坑涌一帶群眾拍手稱快。
對原因復雜、涉及多地多部門的問題,廣州市、區兩級紀檢監察機關聯合查辦。比如市紀委監委統籌海珠、天河、黃埔、南沙、增城等區紀委監委,利用7天時間查處了“散亂污”場所整治不力等問題,責任追究109人,立案處分38人,誡勉51人。又比如最近針對番禺的一處重大違建,市、區紀委監委會同有關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迅速查處背后的腐敗和作風問題。
為確保底數清、情況明,各區紀委監委對市紀委監委和市直部門移送的問題線索,認真核查督辦,及時反饋結果。如白云區對太和鎮村級河長謝木星打卡式巡河問題嚴肅查處問責,舉一反三強化整改,督促各鎮(街)排查處理同類問題,誡勉5名村(居)級河長,問責11名鎮(街)級河長,并及時向市紀委監委和市河長辦反饋報告。
拆違治水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廣州市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重點在四方面持續發力。一是突出監督重點,提升監督執紀問責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大問責力度,落實“七看”“六字訣”,鞏固整治成果。三是落實快查快辦,加強線索排查,迅速核查處置。四是加強通報曝光,每月定期收集全市治理進度情況,對重大問題和案件及時報告,對工作進展緩慢、執紀問責不力的通報批評,對典型案例及時曝光。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