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頭部門:縣生態環境局
配合部門:縣水務局、縣住建局、縣衛健局;各鄉鎮
責任主體:縣生態環境局
5.設立保護區邊界標志。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邊界設立明確的地理界標和明顯警示標志,加強飲用水水源標志及隔離設施的建設維護,并對現有的設施加強管理維護,此項工作要求長期推進,縣級飲用水水源地生態隔離防護設施建設要求2019年底前完成。
牽頭部門:縣生態環境局
配合部門:縣水務局、縣住建局、縣衛健局;文安鎮
責任主體:縣生態環境局
6.強化日常監管。完善水源地日常監管制度,強化部門協作,建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協調聯動機制,開展2019年度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評估,詳細排查隱患,建立風險檔案,防止已整改問題死灰復燃,有效保障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
牽頭部門:縣生態環境局
配合部門:縣水務局、縣住建局、縣衛健局
責任主體:各鄉鎮
(三)實施白洋淀流域綜合治理和大清河水生態環境治理專項行動
7.推進白洋淀流域綜合治理。立足雄安新區水生態環境功能需求,統籌白洋淀流域治理與保護,在全面排查生態環境狀況的基礎上,系統治理白洋淀流域周邊區域工業、城鎮生活、農業農村、旅游開發等污染源,強化重點河流、黑臭水體、納污坑塘等水體整治,實施《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為“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提供強力支撐。
牽頭部門:縣生態環境局
配合部門:縣住建局、縣水務局、縣農業農村局等
責任主體:興隆宮鎮、史各莊鎮、新鎮鎮、蘇橋鎮、大圍河鄉、趙各莊鎮、大留鎮鎮、文安鎮、大柳河鎮、左各莊鎮、灘里鎮
8.開展大清河周邊水生態環境專項整治。開展大清河沿岸環境調查和水環境專項整治,針對大清河沿岸兩側各2公里區域內的入河排污口、農村生活污水、涉水工業企業、納污坑塘、工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開展環境調查和水環境專項整治。
牽頭部門:縣生態環境局
配合部門:縣水務局、縣住建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城管局
責任主體:興隆宮鎮、史各莊鎮、新鎮鎮、大圍河鄉、界圍農場、蘇橋鎮、大柳河鎮、左各莊鎮、灘里鎮
(四)河渠清理專項行動
9.打擊非法采砂。嚴厲打擊破壞河道生態環境的非法采砂;規范管理持證采砂場,對不按照采砂許可規定的區域、期限和作業方式進行采砂的違規行為依法予以查處,嚴禁超深度、超范圍開采;對越界超采、偷采盜采、亂堆亂棄等非法違規采砂場,予以整頓、關停或取締;清除未按規定復平的砂石料堆,回填平整隱患砂坑。
牽頭部門:縣水務局
配合部門:縣公安局
責任主體:各鄉鎮
10.綜合整治入河排污口。按照《水利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水資源〔2017〕138號)及《河北省入河排污口綜合整治專項行動方案》、《廊坊市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方案》、《文安縣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方案》等文件要求,結合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逐一登記建檔。對非法排污口一律予以取締;對因歷史原因存在的排污口,視水質達標情況予以補辦手續或關閉;對依法依規設置的排污口,結合水功能區劃和納污總量要求優化布局、完善規范化建設并加強監管。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規范化建設;建立起權責明確、制度健全、規劃齊備、監控到位的排污口監管體系和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排污口管理協作機制。
牽頭部門:縣生態環境局
配合部門:縣水務局、縣農業農村局、縣公安局
責任主體:各鄉鎮
(五)實施工業污水達標整治專項行動
11.以水質不達標區域為重點,深化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水污染治理工作,加快完善工業集聚區配套管網、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在線監控系統,加強工業集聚區入園企業廢水預處理設施管理,在達到相關標準后接入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
牽頭部門:縣生態環境局
配合部門:縣水務局、縣發改局(商務局)
責任主體:經濟開發區、新橋農場、李莊農場
12.推進大清河流域內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對照流域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加快落實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工作。
牽頭部門:縣生態環境局
配合部門:縣發改局(商務局)
責任主體:經濟開發區、新橋農場、李莊農場
13.積極推進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一園一檔環保管理制度建設,完善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運行、管理等信息,建立園區水環境管理臺賬。到2019年,生態環境支撐區等重點區域內工業集聚區以及其他區域省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全部建立園區水環境管理臺賬。
牽頭部門:縣生態環境局
配合部門:縣科技工信局、縣發改局(商務局)
責任主體:經濟開發區、新橋農場、李莊農場
(六)實施城鎮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專項行動
14.對已建成投用的污水處理設施,要加大監管力度,確保穩定運行、出水水質達到相應標準。加快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擴大城鎮污水管網覆蓋范圍,推進新建城區、擴建新區以及城鄉結合部污水截留、收集納管等工作,提高污水收集率。2019年底前,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0%,全縣所有重點鎮具備污水處理能力。
牽頭部門:縣住建局
配合部門:縣發改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生態環境局
責任主體:縣住建局、左各莊鎮
15.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水體及岸線的垃圾治理。全面劃定城市藍線及河湖管理范圍,整治范圍內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并對清理出的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置。規范垃圾轉運站管理,防止垃圾滲濾液直排入河。及時對水體內垃圾和漂浮物進行清撈并妥善處理處置,嚴禁將其作為水體治理工程回填材料。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