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住房部、生態廳、發改委,《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中表示:“經過3年努力,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效能顯著提高。”
相關閱讀:劃重點!三部委正式印發《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
雨污混流
管網提質增效 從何處起步
所謂“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在排口,核心在管網”,市政排水管網作為城市地下管線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著黑臭水體治理、斷面達標、污水處理設施提質增效、城市內澇治理的成敗。
城市排水管網是一個規模龐大、結構復雜的系統,肩負著城市防汛、污水收集和輸送的重任。然而就目前來看,我國的管網建設,多重視主管和干管的建設,忽視管網的日常調查檢測與養護。管網系統不健全、雨污混接錯接、管網滲漏等問題,致使很多城市污水管網堵塞溢流、直排河道,成為目前多數城市水環境治理過程中面臨的共性問題。
《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中指出“全面排查污水管網等設施功能狀況、錯接混接等基本情況及用戶接入情況”、“落實排水管網周期性檢測評估制度”。
因此,只有在綜合考慮污染控制、雨水、環境、資源、安全等要素的基礎上,才能使城市排水管網規劃的制定和方案的實施更具科學有效性,而這也正是管網調查所要肩負的任務。
詳實、有序的管網調查,能夠引導管理者思考關于管網的諸多問題,譬如:管網整體布局是否合理、管網內部狀況是否健康、相關配套設施是否匹配、用戶接入是否充分等等。
而同時,管網調查也會更加注重問題解決的動態性,絕不僅僅將眼光限于解決當下問題的本身。它的根本目的,是對內在解決邏輯的持續檢驗與優化、多元串聯與支撐,引導我們從戰略規劃的層面識別問題和對癥下藥,讓制定科學高效的解決方案科學可信、有據可循。
簡言之,在管網提質增效工作中,管網調查具有最高的優先級別和指導價值,也應是各地補齊管網短板、協調城市發展、高效落實工作時的本底保障和第一要務。
中持管網服務方案
基于這樣的認知邏輯和相關實踐,中持股份在開展管網調查業務之初,就制定出“四位一體”的管網服務方案,并建立起持續優化的管網調查協同機制。
在為地區水環境建設提供配套管網服務的過程中,中持通過專業人員、專業裝備、專業方案的協同作業,以管網調查檢測為切入口,綜合運用各類檢測技術,對城市排水系統管理的痛點難點提供全方位的調查服務。
在服務過程中,中持管網調查團隊配置了當前市場主流配置的管網調查檢測技術裝備——智能化程度和檢測精度高,數據傳輸存儲快速穩定,適應多種復雜工況——嚴格按照《城鎮排水管道檢測與評估技術規程》(CJJ181-2012)為客戶開展調查檢測作業,并在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優化整改方案,助力既定建設目標的高效達成。
管網調查實踐案例
2018年,中持股份中標任丘市雁翎污水處理廠及排水管網PPP項目,項目內容包括北辛莊鄉污水處理廠的運營維護和城南污水處理廠及排水管網的建設、運營、維護等服務。
這其中的城南開發區管網改造工程,是中持股份承接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市政管網工程項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針對城南工業園區建設周期長、管線雨污合流,電纜、天然氣相互交叉敷設的復雜現狀,項目團隊在前期結合自身在市政污水和工業園區綜合環境服務方面的已有經驗成果,首先對管網開展了完備的調查摸排和數據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管網建設運維方案。
隨后在方案的指導下,項目團隊對所轄區域進行雨污分流改造、排水管線新建以及對原有管線利舊使用,科學高效地推進著既定建設任務,目前即將圓滿竣工。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