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防范輸入性污染。
21.完善流域協作機制。配合嘉陵江、白龍江等跨界河流省級聯防聯控機制落實,開展市級間流域協作保護,構建完善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立嘉陵江流域水質監測預警系統,推進監測數據共享。推進交叉執法檢查,探索建立流域上下游環境執法聯動、環境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加強風險源單位監管,組織風險源單位進行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演練,嚴防跨省、市輸入性或輸出性污染。(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水利局、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公安局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河長指揮、部門落實”的工作體系。加大公共財政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的支出比重,增加碧水保衛戰資金投入。完善社會資本進入水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機制。落實流域生態補償制度,優化核算方式和補償辦法,完善績效評估體系。
(二)嚴肅問責問效。將碧水保衛戰工作納入績效考核,每年對各縣區上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并實施終期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依據。對水污染治理各項重點工作進展緩慢、水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的縣區進行通報,必要時由市政府領導約談縣區政府負責人。對造成嚴重后果的單位和人員,根據有關規定移交有關部門嚴肅問責。
(三)嚴格執法監管。強化水質達標管控,完善“測管協同”機制,定期分析水質狀況,實現斷面水質穩定達標。強化執法監管,嚴厲查處工業企業偷排、超標排放等涉水違法行為。督促跟蹤企業落實整改措施,及時消除環境隱患。
(四)鼓勵全民參與。加大宣傳力度,鼓勵公眾主動參與碧水保衛戰。定期公布碧水保衛戰各項工作進展情況,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推進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依法開展碧水保衛戰監督,支持民主黨派、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社會團體開展碧水保衛戰公益活動,引導環保社會組織有序參與監督,適時開展第三方評價。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