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答謝社會各界對生態環保工作的支持,鼓勵公眾參與,我們還首次邀請了來自媒體、社會組織、專家學者、青年、教育、婦女、自由撰稿人、企業、社區、自媒體等方面的代表人士,作為環境日主場活動的特邀觀察員,共同見證2019年環境日主場活動盛況。
為做好六五環境日宣傳,我們發布了環境日主題海報和宣傳片,推出了2019年環境日主題歌領銜示范版,開展了環境日主題歌傳唱活動,聯合中央文明辦組織開展了生態環保主題攝影、書法、繪畫大賽。6月2日,我部將聯合中央文明辦在北京舉辦“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主題實踐活動成果展示交流活動。全國各地也將開展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
劉友賓:下面,請柏仇勇司長介紹有關情況。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
柏仇勇: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首先,我謹代表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對您們長期以來對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關心、支持、幫助表示衷心感謝!借此機會,我就生態環境監測改革工作進展和2018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兩個方面作簡要介紹。
一、生態環境監測改革工作進展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在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將其確定為生態環境部的主要職責之一,統一負責生態環境監測工作,評估生態環境狀況,統一發布生態環境信息。為認真履行這一重要職能,在我部內設機構中,新組建成立了生態環境監測司。
我們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根據機構改革、部門“三定”賦予的職責任務,以生態環境監測“十四五”規劃和《生態環境監測條例》為重點,全面謀劃生態環境監測的頂層設計。
我們的初步思路是,以支撐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各類污染排放監管和行政執法職責為宗旨,以加快構建科學、獨立、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為主線,以確保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真、準、全”為根本,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推進環境質量、污染源和生態狀況監測全覆蓋,著力提升生態環境監測支撐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為生態環境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奠定扎實基礎,踐行“美麗中國美不美,監測數據告訴你”的初心和使命。具體來講,我們要做到“五個統一”,即統一組織領導,理順生態環境監測體制和機制;統一規劃布局,完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統一制度規范,提高生態環境監測質管水平;統一數據管理,深化生態環境監測服務應用;統一信息發布,提升生態環境信息的影響力。
今年,我們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舉辦第二屆全國生態環境監測專業技術人員大比武活動的通知》,在全國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掀起學習專業理論、刻苦鉆研技術的熱潮,全面提高生態環境監測業務水平,努力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先鋒隊。
二、2018全國生態環境狀況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生態環境部會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自然資源部等11個部門,共同編制完成了《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今天正式向社會發布。各位媒體記者是第一批拿到公報的。報告顯示:
2018年,全國338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全國1940個國控地表水水質斷面中,Ⅰ~Ⅲ類斷面比例為71.0%,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為6.7%,同比下降1.6個百分點。海洋生態環境狀況總體穩中向好,夏季一類水質海域面積同比略有增加,劣四類水質海域面積同比略有減少,近岸海域優良海水比例上升。全國生態環境質量優良縣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44.7%。全國輻射環境質量和重點設施周圍輻射環境水平總體良好。經初步核算,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7年下降約4.0%,超過年度預期目標0.1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我用5句話來概括表述,2018年全國大氣和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土壤環境風險有效管控,生態系統格局整體穩定,核與輻射安全水平鞏固提升,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的積極變化。
以上是有關情況的介紹,下面有請大家提問。
劉友賓:下面,請大家提問。
2018環境狀況公報“擴容” 參與大氣排名城市由74個擴展至169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請問與往年相比,《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有哪些新增加的內容?有哪些數據亮點?生態環境質量是否呈現好轉態勢?
柏仇勇:謝謝你的提問。《2018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是生態環境部依法發布、反映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狀況信息的年度報告,涵蓋了我國2018年的大氣環境、淡水環境、海洋環境等9個方面的內容。
與往年相比,我總結今年的公報有三個顯著特點:
一是擴內容。大氣排名城市由原來的74個重點城市擴展至169個;空氣質量區域評價范圍擴大調整為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汾渭平原,重點更加突出。增加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區和11個沿海省份水質評價內容,層次更為分明。增加區域和道路交通噪聲的夜間監測內容,評價更為全面。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