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微信公眾號:諸大建學術筆記(zdxueshubiji)發布了一篇題為“PPP的光譜與三種類型[20190418]”的文章,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對此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這篇文章總結的有趣也有邏輯!
之于環保,守清型就是ppp狹義的規范流程類(E20的A方陣玩的),諸教授型就是廣泛的商業領域類(延伸帶有一些公共服務色彩,在環保的固廢、垃圾分類和城市礦山資源化部分略有可能發生),賈康型則是平臺轉型類(E20的B方陣玩的)。
附
PPP的光譜與三種類型[20190418]
來源:諸大建學術筆記 作者: 諸大建
[20190418]可持續發展的PPP
PPP是一個需要在范圍問題上分門別類然后一攬子整合的問題。國際上基于可持續發展討論的PPP是廣義的,意味著經濟社會環境方面的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提供需要更多的公私之間的合作,如WEF強調的那樣(他們用PPC的概念);國內或者基于項目管理討論的PPP是狹義的,主要是指以合同為依據的公私之間的項目合作。把PPP限于后者不利于強調公私合作是化解政府與市場沖突的第三種治理方式,把PPP泛化地理解為一般性的公私合作不利于有針對性的操作。我們的解決方案是按照公私合作關系的緊密程度分為三種類型三個依次擴張的圓圈,從緊密關系到寬松關系有混合制的PPP、合同制的PPP、合作型的PPP(或者叫PPC):
(1)主流的合同制的PPP(王守清型)。這是項目管理發揮作用的PPP領域,公部門與私部門(或者中國廣義的社會資本部門)以項目為基礎以合同為依據建立合作伙伴關系,項目完了伙伴關系也就完了(學術研究上清華的王守清教授是主要研究者)。上海的老港垃圾4期、浦東自來水廠就是這樣的典型事例。在中國更狹隘地界定為進入財政部和發改委庫的才是真正的PPP,這樣的話大大縮小了PPP的范圍,例如政府支付的項目不超過當年財政支出的10%,消費者支付的項目如果不入庫也不能得到支持,這樣的供給與中國發展的需求是脫節的,也不利于更廣泛地推進公私之間的合作治理。
(2)大量的合作化的PPP或PPC(諸大建型)。社會上的治理變革的草根創新出現了許多非合同制的PPP,這樣的治理變革常常落在狹義的合同制PPP研究的視域之外。我們的團隊研究PPP強調要包容這方面的事例。共享單車就是這樣的事例,用政府方式提供的公共自行車較好不叫座,沒有真正解決出行一公里問題,又沒有經濟效率;用市場提供的共享單車沒有政府提供共享空間(騎車和停車)和監管,在解決一公里問題的同時產生了社會矛盾與環境問題;所以一個可以接受的方式就是采取非合同制的公私合作的方式(諸大建2016-2018,米支付自然雜志2019)。事實上,社會上存在著許多這樣的草根創新,如上海五角場由開發商、社區合作的社區花園。
(3)少數的混合所有制的PPP(賈康型)。一些城投公司從純粹的國有企業轉為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企業,他們擔任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可以看作是合同制的PPP的進一步的進化(賈康研究PPP談過不少這樣的看法)。我們曾經指出在城投公司基礎上發展股份合作制的PPP是一種可行的治理選擇,長三角許多城市包括上海在內的城投公司有這樣的實際可能和潛在趨勢。事實上如果合同制的PPP在項目前、項目中、項目后轉化成為股份制的合作企業是應該給以肯定與鼓勵,需要納入PPP研究進行理論上的固化與深化。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