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3日,由中國水利報社主辦、中國水利雜志編輯部和合同節水產業創新聯盟聯合發起的第二期“玉淵六人談”主題系列沙龍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舉行,本期沙龍的主題為“機遇·困境·突破——論道合同節水”。國際灌排委員會終身榮譽主席、大禹節水集團首席科學家高占義,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效與投資評估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焦健,水利部原副總工程師、規劃計劃司原巡視員龐進武,心流(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蘇征宇,水利部科技推廣中心教授級高級工程、合同節水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肖新民,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副所長趙勇(按姓氏拼音排序)等6位知名專家作為沙龍講席學者,共同研討如何推動合同節水可持續發展。來自企業、高校、媒體等50余名觀眾參加了本次沙龍活動,引發眾多關注。
合同節水管理,是合同節水管理正是契合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 新時期治水方針,2019年年初召開的全國水利工作會議將“打好節約用水攻堅戰”列為五大攻堅戰之首,并就實施合同節水做出重點安排。
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在全國水利工作會議上對十六字治水方針作了重點解讀。他說:節水優先,不是簡單地減少用水量,必須搞清楚什么是節水、優誰的先、怎樣做到優先。兩手發力,就是要發揮好政府與市場在解決水問題上的協同作用。 合同節水管理正是契合節水優先、兩手發力的創新模式。從2014年首次提出,到2015年列入國家“十三五”發展規劃,再到2016年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國家稅務總局三部委發文推行合同節水管理。以及在國家節水行動計劃方案,十三五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方案中,都對合同節水管理模式進行了肯定與支持,也為實行合同節水管理提供了良好發展契機。
到目前合同節水管理歷經5年的時間, 2018年底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共上報的合同節水項目只有60余項,涉及高等院校、公共機構、城市管網及水環境治理服務。這些項目無論從涉及的領域,還是項目的規模,或是經濟效益大部分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礙了合同節水管理項目的實施?如何推動合同節水管理可持續發展?
沙龍結合實際案例,從“水資源狀況及節水重要性”“合同節水管理的概念與模式”“遇到的困惑”“政府以水資源價值購買節水效果服務模式”“代表技術項目應用分析”和“針對政府購買服務的政策建議”等5個議題進行研討,并設置提問環節,與到場的企業、高校等代表進行互動。
合同節水產業創新聯盟理事長肖新民認為,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水環境污染、水生態惡化問題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通過政府以水資源的價值購買節水效果的方式,形成社會各方力量積極投入到節水工程的投資、設計、建設和長期運營服務的市場環境,建成水資源節約保護多方共贏的市場機制,使節水真正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只有形成讓用水戶大幅度省錢、節水服務機構賺足夠的錢、金融機構原意積極投錢的局面,轉變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等的狀況,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才能使合同節水管理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綜合運用政治、法律、經濟、技術和行政等系統手段,建立有利于合同節水管理發展的管理體制和市場機制,并且健全完善相關的管理、標準、技術、規范等體系,讓全社會合力推動合同節水管理大規模應用。
合同節水管理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前沿探索,對于助推行業內外進一步加深對合同節水管理模式的認知和理解,厘清概念、分析形勢、探討路徑意義重大。沙龍歷時4個小時,研討充分、氣氛熱烈。
作為一個全新的話語平臺,“玉淵六人談”沙龍是一個可以在無拘無束促膝長談的氛圍中闡發解題之策的“客廳”,自2018年7月的首期活動“問水都江堰”開始便收獲了不少贊譽。未來,沙龍的期望正如其口號所提倡的——斯是陋室,惟理德馨;談笑皆鴻儒,格物察水情。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