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中國位列全球第46位,比上年提升了32位??梢哉f中國在過去一年為中小企業改善營商環境實施的改革數量創了紀錄。我國“獲得電力”指標排名從2017年的98位大幅躍升至14位,一年提升了84位。電力便利化改革的相關經驗值得供水、供氣等公用事業領域充分借鑒。
由于供水沒有像供電一樣全國統一的管理體系,沒有指定統一的提升標準,所以存在整體水平落后供電,區域上明顯不均衡的問題,但另外一個事實是少部分城市的服務水平并不比供電差,甚至某些方面走的還很靠前。回顧供水行業的改革升級歷程,不難發現一條清晰的供水服務升級之路,這也為未來供水服務的發展指明了參考方向。
據了解在世界銀行最新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中,我國“獲得電力”指標排名從2017年的98位大幅躍升至14位,一年提升了84位。獲得電力便利化改革實現了小微企業獲得電力“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服務,企業滿意度大幅提升,同時也為供水、供氣等公用事業領域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幾方面的經驗與啟示。
01
構建統一的制度保障和服務體系,推行“雙經理制”
2018年初國家電網公司專門制定了《開展報裝接電專項治理行動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方案》,選擇北京、上海兩地對標世界銀行評價體系,對照世界先進經濟體經驗做法,在精簡手續流程、壓縮接電時間、降低接電成本、提高供電可靠性、創新服務方式等五個方面扎實推進,構建了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指標的制度保障和服務體系。尤其是實行接電限時契約服務,落實國家取消臨時接電費政策,提供全過程免費服務。北京、上海實行了小微企業客戶“雙經理制(客戶經理+項目經理)”服務,推行“一口對外、一站服務”新模式。
02
聚焦企業用戶核心需求,開展“三零”專項服務行動
梳理分析了歷年客戶投訴案例、聘請第三方機構調查,明確了獲得電力存在三個方面的突出矛盾:手續復雜、審批繁瑣、工程造價高。在全市開展了“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三零專項服務行動?!傲闵祥T”指客戶報裝后無需往返營業廳,由供電企業負責勘查施工和裝表送電。
實現客戶報裝接電“一次都不跑”?!傲銓徟敝妇営秒妶笱b資料種類和數量,取消小微企業內部工程圖紙審核及中間檢查等環節。“零投資”指報裝容量在160千瓦及以下由低壓接入,表箱及以上設備設施投資由電力公司全額承擔,客戶無需再為電力接入外線付費。
03
改變“坐商“做法,將服務資源向客戶側、向服務一線大力傾斜
改變了過去“坐商”制的做法,主動調研用戶,深入分析客戶的真實關切以及業務辦理的痛點、堵點,并以提升企業獲得感為目標積極采取各種舉措。以客戶為中心,將服務資源向客戶側、向服務一線大力傾斜,真正把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到各項工作中。
04
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互聯網+政務服務”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抓手,信息互聯互通與數據共享是重要保障和支撐,一是統一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實現數據“一網共享”,通過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實現所有居民和部分企業常用業務等16類常規業務“一次也不跑”,其他相對復雜的5類業務“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05
政務服務平臺數據“不僅共享更要共用”
目前,全國各地區、各部門都建立了政務服務平臺和系統,但由于各種原因數據信息不能互聯互通,或者是數據“共享不共用”,建議我國在做好數據交換標準化建設、保護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基礎上,大力推動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信息數據開放共享。
06
大力發揮平臺效應和規模效應,降低社會成本
優化公用事業領域營商環境要提高公共資源的利用效率,大力發揮平臺效應和規模效應,切實降低社會成本。一是以公共電網專業化運行為平臺,以電網大數據技術為支撐,按照就近和均衡接入的原則,通過配電設施共享和容量最大利用,實現供電方案更加經濟合理;規模效應主要體現在通過電力接入向后延伸,原來分散由客戶投資的項目交由電網公司統一承建。
相比來說,供水行業的整體社會關注度和關聯度都低于供電行業,但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也有部分城市做出了有力的嘗試。
北京開展接入“三零服務”,上海市推出供排水接入改革"2.0"版,沈陽加速實現“九個統一”
如北京也針對社會投資小型項目的供排水開展了接入“三零服務”(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打造首都水務貼心服務“金名片”,不斷推出供排水改革新舉措,即“一聚焦、兩縮減、全免費”。上海市也已于今年2月份正式推出供排水接入改革"2.0"版,,簡化審批通水接入提速30多天,以切實提高效率和服務水平。沈陽則聚焦企業和群眾辦事多次跑、跑多門,市場準入門檻高,以及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等企業反映突出的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加快實現事項設定統一、法定依據統一、審批要件統一、辦理流程統一、辦理時限統一、收費標準統一、執法標準統一、數據歸集統一、評價體系統一。
長沙對企業“建立企業信用等級制度和守信激勵機制”
長沙則把營商環境優化列入政府頭號議事日程,對企業“建立企業守信激勵機制”。逐步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歸集包括但不限于公檢法、安全生產、社保、交通違法、稅務、水電氣、租房等各類涉及企業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建立企業和自然人信用等級制度,進一步推廣信用信息在行政許可、招投標、政府采購、財政性資金支持等方面的運用,對誠信企業、企業法人及自然人等市場主體探索實施誠信審批、缺項審批,建立免交保證金、質押金等制度,優先享受政府各項獎勵政策。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