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凌晨,證監會正式發布《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和《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科創板正式開閘。3日凌晨,上交所發布了科創板配套的兩個指引,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上市推薦指引》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問答》,明確了三類七領域企業可獲優先重點推薦(見表2)。科創板不只是一個“板”的增加,在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制度創新,與現行的股票市場相比,上市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具體上市條件對比見表1)。
那么科創板的設立對環境產業有哪些影響呢?
回顧環境產業十幾年的發展,基本一路高歌猛進。截至2018年,高速發展的環境企業突然被踩“急剎車”,市場信心驟減??苿摪濉秾嵤┮庖姟窂娬{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環境產業作為科創板重點推薦的七大領域之一,那么此時科創板的設立對環境產業會帶來哪些機遇和挑戰呢?
為此我們采訪了中信建投資本管理公司副總裁羅元鋒,在他看來,科創板更傾向于技術含量高、產業地位高的企業。環境產業相對于其他行業來說整體技術含量不高,當前環境企業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投資運營類公司、工程類公司以及設備與材料類的公司。這些環境企業有的規模很大但是技術含量不高,毛利較低;有的細分領域的技術公司,毛利高但是規模及市場地位不高。環境企業目前上科創板面臨著很多挑戰,自2003年特許經營商業模式打開引領了環境產業的高速發展,在這個黃金發展階段(2003-2018年)很多優質的公司已經在創業板上市,目前還沒有上市或者具備上市條件的公司不太多,金達萊與景津環保是在其看來上科創板可能性最大的兩家公司。
挑戰通常與機遇并存,在E20看來科創板的設立同時給環境產業帶來了很多的機遇:
首先,從政策與市場驅動的角度考慮。我國具有全球最大甚至也是最復雜的環境治理需求,環保技術標準與環境監管逐步趨嚴,技術創新和迭代的活躍度遠遠大于以往,也出現了一些國際領先的細分技術,國外一些已無法施展的沉淀技術也在引進國內的過程中變革而復生??苿摪逍枰钠髽I是細分行業龍頭,是在國內當前制度框架內難以上市的“黑馬”,科創板的設立,降低了上市門檻,拓寬了那些專注技術研發類的公司的融資渠道。
其次,科創板推薦指引中重點強調推薦節能環保領域,主要包括高效節能產品及設備、先進環保技術裝備、先進環保產品、資源循環利用、新能源汽車整車、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動力電池及相關技術服務等;從資本投入角度來看,雖然我國的環保的裝備和技術公司總體仍處在相對落后的產業局面,環保細分技術或設備的采購越來越受被監管的市場化主體的影響而開始有趨向理性,資源化、裝備化、信息化和低碳化已經開始在局部領域的少數優秀公司出現,E20環境產業方陣中C、D方陣企業在科創板設立的背景下可能會吸引更多投資機構的關注。
此外,從資源整合與優化配置的角度來分析,科創板的設立也有可能增加大型環境企業與細分領域的小型技術企業的戰略合作從而博得更多投資機構的關注;對于一些已經上市的大型環境企業,諸如碧水源,將某一技術實力較強的細分領域剝離瞄準科創板上市也不無可能。
本文作者:李曼曼
南開大學環境科學碩士研究生畢業?,F任E20研究院金融分析研究員,負責PPP研究、綠色金融研究、生態產業規劃及相關企業戰略咨詢等方面工作。曾任北京大學-林肯研究院城市發展與土地政策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可持續發展與環境政策”。在北京大學工作期間參與過國家部委有關住房、土地利用規劃、海綿城市等多項宏觀政策課題項目及示范項目,組織籌辦過數次大型研討會,在媒體期刊發表過多篇文章。并多次參加國內外有關城市規劃、公共財政、房地產經濟金融與政策、規劃法律和產權等學術會議及培訓,發表主題演講,曾獲美國林肯研究院工作交流機會。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