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篇文章為大家分析了我國環保產業未來技術升級的發展趨勢和國內技術創新的現狀與難點,以及企業實現技術創新升級的有效途徑,(相關新聞:深度解讀環保技術創新未來發展趨勢(上篇);深度解讀環保技術創新未來發展趨勢(中篇) )本篇繼續為您剖析環保產業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以及成功案例。
時間要素:把握政策天時,熟諳紅利周期
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環保產業構建形成了政府引導與市場化相結合的運營機制。環保產業的市場規模由國家節能環保目標所決定,國家為環保制定的法律和標準發揮著政策引領的作用。從環保產業的發展軌跡來看,政策不僅明確了方向,更起到了基石作用。環保企業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得益于政策紅利所激發的市場體量釋放,行業優惠政策所創造的寬松市場環境,以及政府在財稅方面的充分投入與支持。
近年來,政府全方位大力推進水十條、土十條、氣十條等政策法規,這些政策法規的出臺帶動了工業廢水處理、黑臭水體修復、污泥減量與處置、有機污染場地修復、VOCs處理、固廢資源化、危廢處置等領域的發展。環保企業必須深入研究國家相關政策,找準發力方向,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才能順利地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同時在自主創新過程中,需要深刻調研政策紅利釋放周期和市場響應發酵周期,從而制定相應的自主創新方案和研發流程管理計劃,遵循政策與市場發展規律和節奏,在對的時間高效完成對的事情。
市場要素:聚焦市場痛點,精準定位客戶
目前,很多環保公司意識到了技術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技術創新提升到了企業發展的戰略層面。面對繁雜的市場機會和自身有限的資源,環保企業需要精確定位市場需求、針對市場痛點進行技術創新。企業可以從兩個層面進行痛點剖析和創新方向定位:
1. 競爭層面:知己知彼,精確定位創新支點
企業在開展研發的初期,需要進行詳盡的調查,掌握環保細分領域的產業規模、經營狀況、技術裝備水平、市場供求關系等現狀,并結合現狀來準確判斷發展趨勢,為下一步制定研發計劃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和數據支持。同時分析企業自身的優勢,在知己知彼的前提下精準地確定目標開發方向,避免由于預判錯誤造成的重復性開發或者無效開發。
2. 客戶層面:需求至上,直擊客戶核心痛點
企業研發產品首先要明確產品的存在能夠解決行業中哪些實際問題。市場現存的一些痛點是顯性的,為技術研發提供了直觀的方向,但同時也面臨著激烈的研發競爭,另一條有效路徑是挖掘隱形痛點,環保技術企業需要和目標用戶共同互動分析。作為技術方案提供者,企業可以從處理效率、投資成本、工藝性能、運維管理等方面切入分析,幫助用戶找出并解決痛點。環保企業技術創新若能發現市場痛點并直擊痛點,便把握住了市場的核心訴求,為企業發展創造更大的上升空間。
例如在污泥減量與處置領域,技術的不斷進步使污泥處置方法由簡單的堆積填埋發展為系統性的無害化處理,在這個過程中,污泥含水率卻并未顯著降低。目前絕大部分的水廠只能將污泥含水率降低到80%左右,如果用來堆肥、填埋、焚燒,就必須保證污泥含水率不高于60%甚至是50%。因此污泥處置的核心痛點在于如何高效降低含水率。高效污泥干化藥劑、脫水設備以及不產生二次污染的處置工藝方面的技術突破則是該問題的解決方案。其他領域同樣存在相似的痛點,例如有機垃圾資源化、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污水廠臭氣治理等問題都是行業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市場痛點并非一成不變,藥到病除之后還會有新的痛點產生,比如對處理效率和污染負荷波動條件下穩定性更高的期待。技術的創新升級是一個不斷完善、不斷優化的過程,也是不斷解決新的用戶痛點的過程。因此,研發過程中保持與客戶的無障礙高效溝通,通過各階段測試收集客戶反饋,及時調整研發策略,與目標客戶進行交互式開發是自主創新的成功關鍵。環保行業如同為環境問診,通過技術解決污染難題。治病須治本,環保技術創新必須瞄準市場痛點,打通產業經脈,讓技術擁有造血功能,才能真正為企業自身和行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技術要素:打通技術脈絡,建立技術壁壘
根據不同的創新方法,企業需要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技術考量與整體規劃:
技術的適用性
技術的先進性
技術的成熟度
技術的成本和價格
技術壁壘與知識產權保護
企業明確產品/技術的市場定位后,首先要在眾多技術中選擇最能解決市場痛點、滿足市場需求且能與公司自身優勢、背景相結合的技術。
采用自主創新或者合作創新模式的企業應著重考慮核心技術先進性在時間維度的動態發展。由于環保技術的研發周期較長,企業須將眼光放長遠,考慮研發成果在5年乃至10年后的行業水平與應用情況,為企業占領市場打出提前量。而對于走引進創新路線的企業,在技術引進時應以解決當下面臨的實際應用問題為重點,優先考慮成熟度較高、能夠對目前環保市場痛點“藥到病除”的技術。除此之外,企業應當做好市場調研,對產品的成本進行控制并對價格進行合理定位,在滿足市場技術需求的前提下,為下一步產品商業化做好準備。
無論采用哪種技術創新模式,對技術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文提到環保行業中某些細分領域技術門檻較低,上手相對簡單,且技術上存在跟風效仿問題,容易導致市場混亂、市場整體技術創新進展緩慢。企業應當建立自身的技術壁壘提高產品競爭力,為自己爭取寶貴的市場推廣時間,同時以獲得市場聚焦。知識產權作為技術壁壘的有效憑證,是技術商業化的“基礎硬件”,是企業掌握創新成果主動權的利器,更是產品在市場中立足推廣的籌碼。企業應充分利用專利等法律武器,建立技術壁壘,為技術創新保駕護航。圍繞商業機密與技術機密從機理創新、生產工藝以及特種材料等不同維度進行技術專利布局 ,制定特有的專利申請策略,在我國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立法與監管體系的大背景下,已經逐漸成為時下高新技術企業的基本技能之一。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