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環境治理的特點是什么?
廣州紫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云飛認為,需要從幾個層面來探討。
從宏觀層面來看,未來的環境治理與規劃架構有關系。水固氣渣是一個大生態,做某一項治理的企業需要考慮如何成為生態的一部分。從技術層面來講,應當是制度化、智慧化、平臺化、個性化,包括智慧水務、智慧固廢、智慧大氣等發展方向。只有使用大數據手段,才能實現全流域、全生態的常態化。
李云飛
對照未來方向,李云飛認為,當前還存在諸多問題。“國內環境產業處于春秋戰國時代,跑馬圈地,利潤越來越薄。這種情況下,怎么來發展技術?怎么做到術業有專攻?我想這個時代肯定是慢慢的會過去。當前資本的沖擊使大家感到寒冷,寒冷期可能還有持續一段時間,這正是我們堅守初心、練好內功的時候。”
湖南萬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明果英從固廢角度闡述了自己對未來環境治理特點的看法。他認為,3-5年內,固廢領域將出現伴生或者跨界的現象。
明果英
“萬容就是從再生資源行業跨界到垃圾治理行業來的,做分類做了幾年,沒什么起色。而最近長沙的三四個縣市的垃圾分類再生資源的標,我們都中了。為什么?因為我原來就干再生資源的,在汨羅、郴州有十幾個企業,七大類廢舊物資,有六大類我們可以自己消化,因而在這個行業遇到再生資源大標,我們就有優勢。這就是跨界產生的體會。”
明果英透露,萬容正在做農村及偏遠地區的垃圾治理,把農村分散式的垃圾用分布式預處理方法,做成熱值達到4000左右的垃圾衍生物,賣給焚燒企業。同時找到了一個做冬季取暖的企業進行合作,與供暖行業一起成長。“未來的企業將各有各的特點,跨界和伴生是一個顯著趨勢。”
怎樣把握環保督查帶來的機遇?
江蘇坤奕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謝軍英表示,作為一個專注于垃圾滲濾液及工業領域高鹽高有機廢水處理系統集成設備的企業,在環保督查后,感受到了兩點明顯的變化:一是家附近聞不到化工的味道了;二是企業生產的污水處理系統已經供不應求了。對此,謝軍英總結:“督查給我們最大的感觸是,監管部門需要短平快地去解決問題,這必然要求在技術和產品上的領先實力才能經受得起環保督查的嚴苛標準。”
謝軍英
為適應新機遇,坤奕環境引進了德國Rochem GmbH的高壓膜組件,并且堅持自主研發應用在更多工業領域的創新技術。在此過程中,謝軍英總結,無論是裝備還是服務,都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夠在供應鏈的一環中讓企業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二、競爭與合作
國企混改,民企被混改,兩者如何共生共贏?
長期以來,重慶水務在合作及混改方面有著諸多實踐,在總裁年會上,重慶市水務資產經營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祖偉分享了混改中的一些心得。他表示:“作為國企,有優勢也有劣勢,如存在企業內生動力不足等。在混改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還沒有破題,需要不斷探索。”
李祖偉
在與蘇伊士的合作中,李祖偉感受到,蘇伊士作為全球五百強的環境企業,在技術、標準、管理方面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在重慶水務旗下的三峰環境從國外引進德國馬丁公司技術、以及卡萬塔聯合運行的十多年里,也同樣吸收消化了對方在在運行管理方面的規范化經驗。
李祖偉總結,在過去市場信號不強的時候,蘇伊士進來后,通過政府特許、企業經營、政府定價的模式,做的很好。而在下一步,則需要思考如何市場化的問題,面臨體制機制、國企改革等顯示條件的影響。他認為,環境產業是一個不完全競爭的市場,有著特許經營性質,因而探討政府、市場、企業的邊界尤其重要,這也需要一個過程。“我覺得還是要完善我們的體制機制,繼續走市場化的路。”
什么樣的公司彎道超車的可能性更大?
安盟咨詢中國總裁兼執行合伙人張平認為,要做到彎道超車,需要依靠技術紅利。他提到:“在咨詢工作中,為一家英國公司融資,做UV-LED消毒,當時,在國內不太被看好,但在國際上非常受認可。目前國內喜歡抓熱點和痛點,不太關注前沿技術,這個偏好或許可以稍作改變。” 在技術領域,張平認為目前受關注的有幾種模式:一是細分行業龍頭企業技術;二是以市場換技術;三是以資金來買技術。“總而言之,技術的紅利一直存在。只有那些有定力的公司,才能得到時間的禮物,得到彎道超車的機會,機會永遠存在。”
張平
河北先河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榮強在現場表示,先河環保便是彎道超車的典型。在2018年的資本寒冬下,先河環保繼續收獲了20多億的營收。如何在市場遇冷、競爭激烈的條件下進行超車?陳榮強認為,主要靠創新。他介紹,先河環保布局三次轉型創新。全力實現彎道超車:第一是借助物聯網、互聯網、傳感器等技術,形成天地空一體化的監測網,將環境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各個污染源頭,使政府的管理手段從“人防”,轉向依靠精準監控技術進行實時監控預警和分析。這次創新,使得先河環保在環境市場的份額得到了持續增長。第二次轉型,是先河環保將自己的主業從生態環境監測設備生產和制造商,轉型成為面向地方政府的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咨詢商。目前,已與45個城市達成管理咨詢服務合作,通過大數據分析研判,診斷環境問題,提出有效的治理手段和方法,為當地政府環境達標的提供有效科技支撐,為用戶的環境減排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治霾措施。第三次轉型,是公司向全產業鏈綜合服務商的轉型,通過多年來對生態環境的治理經驗,公司判斷,環境監測是手段,源頭治理是根本。陳榮強表示:“真正的藍天、白云、清水、綠岸,需要靠源頭的控制和治理,先河環保以VOCs有機廢氣治理和農村分散污水治理、黑臭水體治理作為下一步的技術重點,以期在新的形勢及機遇面前,能夠走得更遠、走得更穩、走得更強。”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