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珠海市政府副秘書長何慶明帶隊,珠海市政府領導、珠海金灣區領導、珠海市政園林局領導、珠海其他區縣相關行業領導、外國專家等一行人,參觀了恒通環境在珠海金灣區的排水管網健康度檢查、雨污混接調查、排口溯源與外來水調查項目。北京恒通國盛環境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恒通環境)工作認真、嚴謹,收獲了珠海市領導的好評。
為381公里排水管線做“系統體檢”
“接近6000萬的中標價格,在國內的城市排水管網摸底和雨污混接調查項目中是比較少見的高投資額。”今年7月,北京恒通國盛環境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聯合體,中標珠海市金灣區市政園林管理服務中心金灣區排水管網健康度檢查及雨污混接調查采購項目,這在業內引起了較大關注。
廣東省珠海市政府近年大力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和全市排水管網的普查工作,重點加大了對病害管網的治理,同時對現有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改造。在珠海市政府發布的“2018年十件民生實事”中,就有“開展污水整治行動,完成排水管網普查工作,對癥下藥,12條黑臭水體實現不黑不臭”一項。此次政府公開采購服務,委托恒通環境推進金灣區的排水管網健康度檢查及雨污混接調查,突顯了地方政府對黑臭水體治理的重視,也彰顯了排水管網清淤調查在黑臭水體治理中的重要性。
根據前期摸底,珠海金灣區轄區內已建雨水管約176公里、雨水渠約82公里、污水管約123公里,總計約381公里。
恒通環境創始人兼CEO、高級工程師劉許童,向珠海市領導介紹說,恒通環境此次通過管網疏通清淤、管道缺陷調查和雨污混接點調查,可以及時掌握金灣區排水管道的分布、結構和健康程度,繪制出金灣區的“排水管網一張圖”;再依據檢測數據,為下一步的管網缺陷修復和納管截污提供數據與技術支持;最終從源頭上控制污水下河,從根本上改善城市的水環境。
挑戰高難度,接受“山竹”考驗
珠海市是一座典型的濱海城市,地下水位較高。如何在管網高水位運行的情況下,進行清淤,并進行雨污混接調查,在技術上是一大難點。
在具體項目實施中,外來水調查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雨污混接調查,要查明“清污分流”的情況,這里的“清”并不僅限于雨水,還包括溪河湖水、山泉水、地下水等。它們可能導致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降低,大量耗費污水處理廠的資源。要搞清排水管道里的水從哪里來,管道是否存在錯接,是否做到清污分流,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清理排水管網中淤積的各種雜物,則是管網檢查的日常工作。恒通環境通過管網普查發現,金灣區的部分井口存在淤泥和塑料瓶、玻璃瓶、建筑垃圾、石塊等堆積的情況。清理掉這些的雜物,解決管道的功能性缺陷,才能保障地下排水設施正常發揮效用。
恒通環境從排洪渠內清理出石塊、油桶。
特別在今年9月,為應對超強臺風“山竹”來襲,緩解珠海機場水浸情況,機場區域內的排洪渠需要緊急清理。該渠建成20余年,歷史遺留問題多,尤其暗渠從未做過徹底清理,內部大石塊、建筑垃圾、泥沙等淤積嚴重,平均厚度約70厘米,甚至出現了大型油桶、沙袋阻塞暗渠的情況,導致其排洪能力比設計初期降低了50%。因工況條件限制,無法進行機械清淤,大部分只能采用人工清掏,難度很大。恒通環境派出專業清淤隊伍及設備進行應急清淤作業,至9月15日臺風“山竹”來臨前順利完成任務,臺風過境,機場路并未出現水浸情況。
抗風搶險,恒通環境挑燈夜戰。
“這是機場路建成以來,最為徹底的一次清淤!”恒通環境的清淤搶險工作不僅接受了超強臺風的考驗,還受到了《南方都市報》《珠海特區報》和珠海電視臺、金灣新聞等媒體的關注,也收獲了金灣區市政園林管理服務中心的高度贊揚。
恒通環境的工作備受媒體關注。
清理淤塞物約15000立方米
截至今年10月,恒通環境已基本完成計劃總工程量的50%,達到預期進度目標。其中管道清淤完成約173.97公里,管道CCTV檢測完成約173.97公里,查出管道雨污混接465處,查出污染源近200處,清理出污泥、石塊、建筑垃圾等淤塞物約15000立方米。
預計年底前,恒通環境將完成目標區域內全部排水管線(除去部分已有雨污改造計劃的管線)的病害清淤、病害檢測及雨污混接調查,并完成區域內普查檢測結果文字、表、圖、數據的匯編。到2019年3月,恒通環境將完成施工區域內管網數據的錄入、會診,編制排水管網可視化一張圖,并提出具體的管網修復方案。
從頒布“水十條”到開展2018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督查,無不彰顯著中央徹底消除黑臭水體的決心。“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在排口,核心在管網”,從每一寸排水管網做起,解決黑臭水體的外源污染問題,才能切實改善城市的水環境。
恒通環境提出排水管網“四位一體”建設與專業化運維管理方案,包含管網普查檢測、管網清淤、管網非開挖修復、管網大數據與專業化運維管理,不僅能夠服務于市政排水管網的建設運維單位、消除城市內澇隱患,也為消除黑臭水體外源污染提供了嶄新的治理思路。作為國內排水管網運維領域的先行者,恒通環境已將管網“四位一體”建設及運維方案應用于京津冀、江蘇、云南、廣東等地的管網運維實踐中,此次也將助力珠海金灣區建立排水管網科學運維的長效機制。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