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及缺口分析:區內雨污分流管網基本實現全覆蓋,東鹽河沿線花果山街道部分村莊生活污水及大浦副河沿線部分工業污水未經處理進入東鹽河和大浦副河。隨著高新區發展及區域城市污水截流管網建設,恒隆水務污水處理能力有待擴大。
3、徐圩新區
現狀:現有徐圩新區(包括板橋工業園)1 個省級園區,自建有徐圩污水處理廠(3 萬噸/日,工業)、東港污水處理廠(5萬噸/日,工業)、板橋污水處理廠(一期一部,0.75 萬噸/日,工業),園區污水管網實現全覆蓋,污水能集中處理,板橋污水處理廠執一級 B 標準,徐圩、東港污水廠執行一級 A 標準。另東辛農場場部駐地有 10 多家企業,無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問題及缺口分析:東港污水處理廠投運后,徐圩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內入住企業少,污水排放量少,現狀不具備運行的條件,待條件具備后進行升級改造。板橋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口被認定為設置不合理排口,需進行整治,從大板跳閘下排海,另污水廠出水執行一級 B 標準,需對污水廠進行提標改造并適時擴建,出水達到一級 A 標準。東港污水處理廠為工業污水處理廠,建議達標尾水通過濕地凈化,減少污染物排放。東辛農場場部駐地無集中污水處理設施,需結合場生活污水處理建設污水處理設施。
4、連云區
現狀:現有連云經濟開發區 1 個省級工業集聚區,園區污水依托墟溝污水處理廠處理(另板橋工業園屬徐圩新區規劃一部分,情況已列入徐圩新區)。問題及缺口分析:連云經濟開發區污水管網不完善,部分污水排入小排淡河,造成小排淡河水體污染,指標超標,對排淡河大板跳閘水質造成一定影響。
5、海州區
現狀:現有各級各類工業集聚區 7 個,包括海州經濟開發區1 個省級園區,新浦工業園 1 個市級園區,海州寧海工貿園、板浦工業園、錦屏鎮酒店工業園、洪門工業園和浦南鎮太平工業園5 個鄉鎮級工業園。海州經濟開發區污水依托城南污水處理廠處理(2 萬噸/日,城市),新浦工業園污水由自建的浦南污水處理廠處理(0.5 萬噸/日,工業),洪門工業園依托浦南污水處理廠,寧海、板浦、錦屏、浦南等 4 個鄉鎮工業園目前未實現污水集中處理。
問題及缺口分析:海州經濟開發區污水管網不完善,區內大量村莊居民污水直排水體;城南污水處理廠日均處理水量達 2.04萬噸,超負荷運行,急需擴建;新浦工業園管網不完善,洪門工業園接管泵站運行不正常,污水處理廠日常進水量不足處理能力的 50%(0.2 萬噸);寧海、板浦、錦屏、浦南太平 4 個工業園污水管網不完善,無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寧海、板浦、錦屏 3 個園區需自建污水設施或接管城鎮集中式污水廠處理。浦南太平村級園區,目前企業全部停產,按要求進行重新規劃整合,適時完成整治或取締,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到位前園區企業不得恢復生產。
6、贛榆區
現狀:現有各級各類工業集聚區 11 個,包括贛榆經濟開發區、贛榆海洋經濟開發 2 個省級園區,贛榆海州灣生物科技園區、贛榆柘汪臨港產業區、贛榆金山鎮鎮區工業園區 3 個市級園區,墩尚工業集聚區、沙河工業集聚區、青口工業集聚區、班莊工業集聚區、城頭工業集聚區、城西工業集聚區 6 個鄉鎮級工業園。贛榆經濟開發區、海洋經濟開發區 2 個園區污水依托力潔污水處理廠處理(一、二期共 4 萬噸/日,工業),海州灣科技園、柘汪臨港產業區、金山鎮工業園、班莊、城頭工業集聚區 5 個園區均有自建的工業污水處理設施,青口工業集聚區依托老劉河污水處理站(1000 噸/日,鄉鎮) ,墩尚、沙河、城西等 3 個鄉鎮園區未實現污水集中處理。
問題及缺口分析:贛榆經濟開發區、海洋經濟開發區、青口工業區管網不完善,部分企業污水未實現集中處理;通海污水處理廠尾水排口被認定為非法排口,年底前需結合城區新城污水處理廠異地新建項目完成整治;金山鎮污水處理設施設備老舊,處理能力不足,需提標改造;墩尚、沙河、城西 3 個工業園污水管網不完善,無集中污水處理設施,需自建污水處理設施或接管。
7、東??h
現狀:現有各級各類工業集聚區 11 個,包括東海經濟開發區(西區)1 個省級園區,山左口工業集聚區 1 個市級園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海經濟開發區東區 2 個縣級園區及黃川、白塔埠、房山、桃林、平明、青湖、石湖 7 個鄉鎮級園區。東海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 個園區污水依托西湖污水處理廠處理(2 萬噸/日,城市),東海經濟開發區(東區)依托城東污水處理廠處理(1 萬噸/日,城市),山左口工業區自建污水處理設施(0.5 萬噸/日,工業),白塔埠、青湖鎮工業集聚區依托鄉鎮污水處理廠,其它黃川、房山、桃林、平明、石湖 5 個鄉鎮園區未實現污水集中處理。
問題及缺口分析:園區依托的西湖污水處理廠已滿負荷運行,加快擴建縣城區污水處理能力,建議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自建污水處理設施;東海經濟開發區(東區)污水管網不完善,近半企業未接管,需加快園區雨污分流管網建設,擬自建污水處理設施;黃川、房山、桃林、平明、石湖 5 個工業園污水管網不完善,無集中污水處理設施,需自建污水處理設施或接管。
8、灌云縣
現狀:現有各級各類工業集聚區 9 個,包括灌云經濟開發區1 個省級園區,灌云臨港產業區 1 個市級園區,伊山鎮灌云城北科技園、灌云縣北部新城(下車鎮)2 個縣級園區及南崗、楊集、同興、小伊、龍苴 4 個鄉鎮級園區。灌云經濟開發區、伊山鎮灌云城北科技園 2 個園區依托南風污水處理廠處理(2.5 萬噸/日,城市);灌云臨港產業區由自建勝海污水處理廠處理(2 萬噸/日,工業);龍苴鎮工業集中區擬依托龍苴鎮污水處理廠處理(0.2萬噸/日,鄉鎮),但鄉鎮污水廠未正式運行,灌云縣北部新城(下車鎮)及南崗、楊集、同興、小伊工業園 5 個園區管網不完善,無集中處理設施。
問題及缺口分析:灌云經濟開發區、伊山鎮灌云城北科技園管網不完善,部分污水未集中處理,開發區擬自建污水處理設施;,灌云臨港產業區接管及污水排放標準偏低,需提標改造;龍苴鎮工業集中區依托的鄉鎮污水處理廠主管網不通過,5 個無集中污水處理設施的園區,需自建污水處理設施或接管。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