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洛陽供電公司,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綠色發展
6. 優化產業布局
(1)嚴格環境準入。按要求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清單編制工作,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依據國家和省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行業準入條件,制定更加嚴格的產業準入門檻。積極推行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新、改、擴建石化、化工、建材、有色等涉氣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應滿足區域、規劃環評要求。全市禁止鋼鐵、火電、焦化、電解鋁、鑄造、水泥、平板玻璃、傳統煤化工(甲醇、合成氨)等行業新建、擴建單純新增產能以及耐火材料、陶瓷等行業新建、擴建以煤炭為燃料的項目,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玻璃等行業不再實施產能置換。全市禁止新增化工園區。
牽頭單位:市環保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工信委、國土資源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2)優化城市區產業布局。按照城市功能分區和全市“565”現代產業體系建設要求,結合城市規劃調整和“組團縣”產業布局,實施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加快城市建成區、人口密集區、重點流域的重污染企業和危險化學品等環境風險大的企業搬遷改造、關停退出。2018 年 10 月底前,明確城市區耐火材料、鑄造、磚瓦、煤炭、有色冶煉、玻璃、化工等搬遷退出企業名單、搬遷方向及相關政策。2019年底前退出比例達到 20%以上,2020 年底前退出比例達到50%以上,未按計劃執行的依法依規予以停產。
牽頭單位:市工信委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煤炭局、國土資源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7. 淘汰低效、落后、過剩產能
(1)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全面淘汰退出達不到標準的落后產能和不達標企業。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規標準。認真落實炭素、陶瓷、鑄造、焊劑、棕剛玉、耐火材料、有色冶煉等高排放行業淘汰標準。
牽頭單位:市工信委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財政局、質監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2)削減電力行業低效產能。在保證電網安全及供熱需求的前提下,加快淘汰超期服役機組和煤耗、環保、安全等達不到國家標準的機組以及裝機容量 30 萬千瓦(不含)以下純凝發電機組。2018 年底前,關停偃師大唐首陽山電廠 2×22 萬千瓦機組。2019 年底前,關停偃師華潤一臺 5.5萬千瓦機組,非供暖期停運洛龍華能熱電 2×13.5 萬千瓦機組、澗西區大唐洛熱 2×16.5 萬千瓦機組。2020 年底前,關停偃師華潤剩余一臺 5.5 萬千瓦機組、新安萬基集團 2×13.5萬千瓦機組。
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相關縣(市、區)人民政府
8. 整合規范低端建材行業及工藝品加工業
(1)整合低端建材行業。2018 年 12 月底前,制定建材行業綜合整治方案,對硅石工業(石英砂)河道采砂、石灰、磚瓦窯、石材加工、水泥制品、鋁礬土采礦和燒制等行業實行集中整治,取締非法企業,關停環保不達標企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整合提升產業規模。2019 年 6 月底前,取締干法生產工藝的石英砂企業,鼓勵建設密閉生產的大型石英砂企業;嚴格控制石材開采加工業企業數量;取締非法采砂,合理規劃保障建筑市場砂石需求;偃師市、伊川縣、新安縣要取締非法采礦和用土窯燒制鋁礬土的企業,鼓勵建設環保達標的規模以上鋁礬土加工企業。
牽頭單位:市工信委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水務局、國土資源
局、住房城鄉建設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2)規范提升區域特色產業。2018 年 10 月底前,伊濱區要按照鋼制家具產業整改提升實施方案要求,全面排查,分類整治,對鋼制家具噴涂工藝進行整治提升,實行噴涂與加工區分離,噴涂區密閉生產并加裝高效除塵設施,烘干工藝要加裝 VOCs 凈化設施,加工區要完善焊接煙氣收集凈化設施。引導伊川等縣(市、區)青銅器加工業、偃師市制鞋業 “規模化、集約化”發展,2019 年 8 月底前排放工業廢氣的工藝要完善凈化設施,實現綠色化生產。
牽頭單位:市工信委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9. 從嚴治理“散亂污”企業。持續將“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作為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堅持“關停取締、整改提升、搬遷入園”分類處置原則,依法依規開展“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行動。堅決關停用地、工商手續不全難以通過改造達標的污染企業,限期治理可以達標改造的企業,逾期一律依法關停。建立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監管機制,加強環境監管和巡查檢查,實行拉網式排查和清單式、臺賬式、網格化管理,堅決杜絕“散亂污”企業項目建設和已取締的“散亂污”企業向鄉村轉移、死灰復燃。
牽頭單位:市工信委
責任單位:市環保局、發展改革委、工商局、國土資源局、商務局、質監局、規劃局、住房城鄉建設委、畜牧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
10. 實施重點行業提標治理。2018 年 10 月底前,電解鋁、焦化、鉛鋅工業、石墨等行業 9 家企業完成特別排放限值改造;水泥(熟料)、玻璃、炭素等行業 11 家企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2019 年 6 月底前,全市所有 30 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完成深度減排及白色煙羽“脫白”治理,確保實現穩定超低極值排放;城市區大唐、華能 30 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在技術成熟后完成背壓改造。
牽頭單位:市環保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相關縣(市、區)人民政府
11. 深化無組織排放治理。加快推進全市鋼鐵、建材(水泥、耐材、陶瓷、石灰、磚瓦、攪拌站)、有色、火電、焦化、鑄造、焊劑、剛玉、玻璃、磨料磨具等行業和燃煤鍋爐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工作,2018 年 10 月底前,按照“密閉生產、密閉傳輸、密閉封裝、密閉裝卸、密閉儲存、收集凈化”以及“場地硬化、機械清掃,流體進庫、密閉傳輸,噴淋降塵、濕法裝卸,車輛沖洗、密閉運輸”的標準,盡快完成工藝環節廢氣及堆場的無組織排放治理。對未按時完成無組織排放治理改造的企業,依法予以處罰,實施停產整治。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