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排查要形成“四張清單”:問題清單、建設清單、時間清單、責任清單,做到底數排查和建設整改清單梳理制訂基本同步完成,要求在2018年10月底之前完成。
(二)按照“夠”的定位,建設污水設施(建)。
實施城鄉污水處理全覆蓋三年行動,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到2020年實現污水處理、管網配套城鄉全覆蓋,加快形成收集、處理和排放相互配套的城鄉污水處理系統。著力解決部分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廠)未匹配、部分設施(廠)超負荷運行等突出問題,確保每個區塊污水都有管收集、有設施(廠)處理,做到“應收盡收”,重點配夠三方面設施:
8.配夠污水處理廠。要根據現有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情況,抓好滿負荷、超負荷污水處理廠的擴容提升。根據當前和今后5年發展需要,按照“布局合理,區域統籌、資源共享”的原則,謀劃布局建設一批污水處理實施(廠)。2018年完成5座污水廠建設,啟動建設7座污水處理廠。新建污水處理廠根據技術經濟和出水綜合利用等情況,采用集中或分散方式建設,出水全部執行“金華標準”或浙江省清潔排放標準。
9.配夠污水收集管網。按照污水全收集的要求,加快推進污水收集管網成片、成串、成網。加快污水收集管網(再生水配套管網)特別是支線管網建設,優先解決已建城鎮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不足的問題,重點區塊雨污分流改造與污水收集管網延伸工程做到同步配套。對在建或擬建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要同步規劃建設配套管網。新上馬建設項目必須實行雨污分流、管網配套。積極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項目建設,完善再生水利用設施。
10.配夠污水治理設施。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類、生活小區類和其它類等三大類基本建設單元內所有排污單位、區塊均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一點一策”治理方案,配套必要的污水治理設施。開展農村污水處理系統的升級改造,實現正常運行、達標排放、規范運維。
(三)按照“好”的標準,整改納管問題(改)。
參照住建部《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排水口、管道及檢查井治理技術指南(試行)》,按照項目化推進、清單化管理的要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整治,實現“應分盡分、應截必截”。重點抓好四個環節:
11.抓好城鎮雨污分流改造。現有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統有條件的必須進行改造;陽臺污水合流制的小區進行分流改造;新建小區必須嚴格實行雨污分流,陽臺污水設置獨立的排水系統。
12.抓好園區雨污分流改造。開展企業內部和工業園區(工業集聚區)的雨污分流改造,做到廠區可能受污染的初期雨水、工業廢水、生活餐飲污水的清污分流和分質分流。推進化工、電鍍、造紙、印染、制革等重點行業廢水輸送明管化改造。開展工業企業納管情況排查改造,2018年實現納管改造數量不低于未納管重污染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
13.抓好“散亂污”雨污分流改造。按照培育一批示范企業、集聚一批小散企業、消減一批危重企業的總體思路,深入開展散亂污企業和小作坊、小餐飲等其它類建設單元的截污納管、雨污分流改造。
14.抓好老舊管網修復改造。全面開展已建城鎮排水設施的檢查、維修和養護工作,打通斷頭管、修復破損管、糾正錯接管、改造混接管、疏通淤積管。對部分污水直排、雨污合流及管網破損、斷裂、淤塞、錯接的重點區域,要結合道路及區塊改造,大力實施截污納管和雨污分流改造。
對計劃2年內拆遷改造和確因條件限制難以實施改造的區塊、排水戶,應根據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建設臨時截污設施,防止污水直排。
(四)按照“用”的目標,健全長效機制(管)。
加強對已建排水設施的日常養護,建立完善已建管網移交和檔案管理制度,嚴格實施管網巡查、檢測、清淤和維修等機制,切實落實日常養護、管理責任。加強全過程痕跡管理,建設管理各個環節都要有據可依,有跡可查,確保常治常管不反復,重點對四個方面進行規范:
15.對工程建設進行規范。優化基本建設程序,落實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工程質量安全監督與監理、施工許可、竣工測量以及檔案驗收移交等制度。
16.對日常養護進行規范。抓好已建管網移交和檔案管理工作,加強管網運行管理和日常維養,建立管網保護備案機制和排水設施保護機制。嚴格落實日常養護、管理責任。
17.對排水行為進行規范。全面實施《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辦法》,依法核發排水許可證,切實加強對排水戶污水排放的監管,做到排水先許可。各類排水單位應當在符合相關要求,申領排水許可證,未取得許可證、不按照許可證要求排放污水的,或未在職能部門指導認可下私接亂排的,嚴格依法追究法律責任。餐飲、洗車等排放污水的服務經營單位,必須配備隔油、格柵、沉淀等設施,規范納管,對隨意傾倒、排放污水的,依法進行查處。
18.對管理體制進行規范。進一步厘清城市排水、污水設施建設、運維職責。建立統一、專業的排水管理機構,由屬地負責市政排水、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成后統一移交專門成立的排水管理機構運維管理,實行排水和污水設施“一張圖、一張網、一個主體管到底”,為精細化、專業化管理創造條件。排水管理機構要參與“污水零直排區”的底數排查、項目審查、工作驗收。
三、職責分工
“污水零直排區”創建實行分級負責、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責任體系。
各級政府是創建“污水零直排區”的責任主體,負責統籌開展本轄區創建“污水零直排區”相關底數排查、設施建設、問題整改、完善機制等工作。
市級有關部門負責牽頭制訂創建“污水零直排區”工作的有關技術要求和標準,做好指導督促工作。
各級治水辦負責“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工作的指導、協調、督查、考核等工作,組建“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工作技術組,加強建設工作的技術保障。
各級建設部門負責“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底數排查、設施配套、問題整改等環節的技術指導,負責指導督促生活小區類建設單元的“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工作;牽頭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的規劃設計和建設養護、排水許可證的核發和管理;指導排水管網信息化管理系統的建設和維護;指導督促各地開展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開展城鎮雨污分流和精細化截污納管的提升改造,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運維管理,開展相關設施管網建設的設計審查、質量監督和項目驗收等工作。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