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
主持人:下面進行記者提問環節。
中央電視臺記者:剛才看到嚴禁“一刀切”的紅頭文件。請問嚴禁“一刀切”文件有什么具體措施能保證“一刀切”問題不再基層繼續產生?我們在督察中會不會有相關的內容?
高建民:非常感謝中央電視臺。對于“一刀切”大家都比較關心,應該說經過近年的嚴格執法監管,特別在秋冬季采取攻堅行動,嚴格的環境管理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個別地區、個別部門確實在工作中存在著不深入調查研究,工作措施“一刀切”的問題,特別是有的影響了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社會有一定的反映。但是總體而言,嚴格環境的監督管控是大勢所趨,是必然要求。剛才大家提到“一刀切”問題我們近期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對群眾反映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排查核查。總的感覺“一刀切”的行為,也是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重要表現,既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不便,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也違背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初心,必須堅決反對,嚴格禁止。
近期省委省政府和生態環境部明確表示,要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精心的深入調查研究,制定更加精準精細的管控措施,實施更加精準精深的治理,嚴格禁止“一刀切”。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生態環境部嚴防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一刀切”的要求,努力實現經濟發展,社會民生與生態環境保護同步改善,防止一些地方在推進環境質量改善上急功近利,特別是在未經深入調查研究和統籌科學決策,簡單化的采取一律停工、停業、停產、停車等做法,堅決反對“一刀切”,省環保廳近期牽頭起草了《河北省嚴格禁止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一刀切”的指導意見》,近日已經正式印發。也懇請各位媒體朋友給予監督!
我們這一個指導意見有很強的針對性,突出了幾個方面。堅持把握四個原則,注重管控十大領域,提出四項保障措施。
注重把握四方面的原則,一是堅持目標需求、質量導向。鼓勵工業企業采用先進生產技術和污染治理設施,提高污染治理能力,向超低排放、工業技術先進、產品優質高端方向轉型發展。
二是堅持分類指導,精準施策。對于工業企業,特別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科學評定企業的污染排放績效水平,實行分類管理差異化錯峰生產。我們有一套標準體系,非常嚴謹。
三是堅持有保有壓,獎優罰劣。堅持民生優先,優先確保民生需求,扶貧攻堅重點項目等工程實施,堅持有取有舍,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環保領跑者企業和環境友好的成長性中小微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引導規范化發展保障正常生產。堅持淘汰落后,對于不符合產業政策,手續不全、治理無望、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堅決依法關停取締。對于對資源環境效率低,排放總量大,污染嚴重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企業堅決予以錯峰生產。
四是堅持從嚴從實,依法監管。嚴格禁止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一刀切”,決不意味著放松監管,更不能在監管上失之于寬、松、軟,而是要求監管措施更加精準、嚴謹、細致,監管標準更嚴、更高,監管力度更大更實,著力解決企業在污染防治上“投入多,投入少一個樣,排放多,排放少一個樣,排放或不排放一個樣”的問題,倒逼企業加大環境保護投入,實現超低排放加速轉型升級。對于第四個原則,我們在調研中各方面很關注,因為我們去年經過一年的努力特別從河北而言我們取得突出的成績,藍天正在逐步成為常態,大氣環境正在逐步改善,這樣一種情況下。如果我們放松監管怎么辦?所以在調研中也是就基層和群眾的呼聲專門明確:禁止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一刀切”,實施差別化的管控措施,決不是放松監管,而是標準更嚴,要求監管更加精準、更加嚴謹、更加細致。
嚴禁生態環境領域“一刀切”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十個方面。一是嚴禁民生領域環境管理“一刀切”、二是嚴禁清潔取暖措施和燃煤鍋爐淘汰“一刀切”、三是嚴禁機動車限行“一刀切”、四是嚴禁對工業園區和特色產業“一刀切”、五是嚴禁環境準入“一刀切”、六是嚴禁散亂污企業整治“一刀切”、七是嚴禁建筑施工工程停工“一刀切”、八是嚴禁錯峰生產“一刀切”、九是嚴禁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一刀切”、十是嚴禁督察執法檢查“一刀切”。
為什么搞十個“一刀切”?因為在調研中這些恰恰是我們過去工作中群眾反應強烈的十個方面,特別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容易發生“一刀切”的領域。
比如說我們有的群眾在投訴舉報中提到,一些部分城市餐飲、修理等生活服務業,在個別地區采取了強制性的“一刀切”的停業停產措施,影響了群眾生活。我們文件里明確提出來,對于與民生息息相關的事項,堅持民生優先、服務至上、力求保障、不斷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對于涉及重大民生、扶貧和易地搬遷的建設項目、國家和省重點項目,要開通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克服通常觀念,提高服務效能,對具有合法手續、完成揮發性有機物深度治理、實現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的餐飲、洗滌、修理等生活服務業,不允許采取限制性停工停業。我們工作中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或污染防治設施不全、污染防治設施不正常運行的公共服務類企事業單位、面向大眾提供服務的商戶,要加強監督管理和指導服務,確需對相關行業進行提升整治的,要精準研判產污環節,針對各行業產、排污節點,結合各行業生產規律和居民生活習慣。科學制訂整治方案并有序組織實施,整治前要提前向社會發布公告。
我們調研中也有群眾反映,民生類、日常生活類、生活服務類即使發現一些問題,也不能簡單粗暴的“一刀切”式的停限產影響群眾生活。即使根據需要對污染應該給予整治,集中整治提升的也要根據每個行業的生產規律以及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科學制定整治方案并有序組織實施,整治前要向社會發布公告。當然對于環境污染突出,群眾反應強烈,嚴重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也要堅決依法進行查處,責令停止排污,決不姑息遷就。
我舉民生領域的例子,因為民生關系著人民日常生活,非常重要。比如說大家現在關注的機動車限行,在文件中也提出針對性的要求。最近調研,發現一些縣區甚至更小范圍的的區域也搞限行措施。針對采取機動車限行措施,我們提出應該由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結合區域環境管理和交通管控需求統籌作出決定,并至少提前一天向社會公告,除重污染天氣紅色預警期間以外,原則上不得單雙號限行措施。調研中群眾反映了單雙號對群眾生產生活影響很大,這一次明確提出。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