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技術從產生到產業化,需要歷經哪些階段?一家技術創新型企業如何做大做強?近期,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中心主任陳同斌受邀做客《E20演播廳》,對話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就我國環境領域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現狀與問題,以及污泥處理技術的產業化探索等問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近來,一些以資本驅動型環保公司遭遇危機,環境產業發展遇冷,現狀中不難發現,效果時代下,曾經引領環境產業發展的模仿優勢和資本優勢已經無法適應新的治理需求,逐漸暴露出先天的劣勢,而技術創新或將重回主流,成為未來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值得探討的是,在過去幾十年里,技術創新型企業的成長道路盡顯崎嶇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絕大多數的創新型環保技術都夭折在了產業化之路上?當前環境下,一家技術創新型企業如何實現技術創新到產業化?需要歷經哪些成長必修課?又如何做大做強?
近期,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中心主任陳同斌受邀做客《E20演播廳》,對話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就我國環境領域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化現狀與問題,以及污泥處理技術的產業化探索等問題展開了深入交流。
視頻主要內容包括:
1. 環境領域的技術創新
2. 技術走向產業化的四大階段
3. 污泥處理技術的創新與產業化之路
更多精彩內容,請掃描下方二維碼觀看完整視頻
嘉賓簡介
陳同斌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二級研究員,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組部“萬人計劃”入選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廣西區政府“八桂學者”。任環保部、住建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國家審計署等部委專家顧問,國際水協會(IWA)污泥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國家住建部和環保標準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城市固廢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水協會、中國環境學會、中國環保產業學會、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環保機械分會、全國污泥處理處置促進會常務理事等職。先后主持和參與住建部、環保部、農制定業部等污泥、土壤修復標準10余項,推動了污泥和土壤修復領域的發展。
相關熱文請點擊:陳同斌:污泥行業成熟技術的識別及發展方向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