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綠港污泥處理廠位于秦皇島市海港區(qū)北港鎮(zhèn),總投資4980萬元,設計日處理城市污泥200噸,采用自動控制生物堆肥處理技術(第二代CTB技術),污泥經過無害化處理后將用作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yǎng)土或有機肥。2009年4月底開始試運行,現已穩(wěn)定運行一年多,并在污泥最佳適用技術案例活動入選“2010年度污泥處理處置十大推薦案例”。10月26日,中科院陳同斌研究員在做客中國水網時,對網友關心的秦皇島綠港污泥處理廠運行中的一些情況作了詳細介紹。
在回答網友關于“冬季如何保證堆肥溫度的問題”時,他介紹,在該廠有些污泥運到時溫度已經降低到零下10到20度,運輸的過程中就會結冰,此時采取的措施包括以下幾點,首先由于廠區(qū)溫度本身就比較高,可以在廠區(qū)內進行碎冰;其次,通過在發(fā)酵設計里做一些技術處理,可以在周邊對其加溫;再次,運用曝氣過程中使氣體升溫的技術將溫度控制在55度,同時用專門的溫度和氧氣探頭監(jiān)控整個過程,在散熱非常快的地方添加保溫層,減緩其降溫速度,從而在嚴冬保證堆肥工藝所需的溫度。另外,陳同斌研究員也強調,該工藝是需要持續(xù)高溫的,55度的溫度要持續(xù)5到7天才能達到滅菌的效果,并不是說短期溫度達到55度就可以了。
面對網友關于“秦皇島的污泥廠不是在處理污泥,而是在處理秸稈粉”的質疑,陳同斌研究員表示,該廠在污泥處理中并沒有加秸稈粉,通常添加的是木屑和花生殼,添加的比例一般為10%到15%。根據污泥的特點,如果碳含量比較少,在發(fā)酵過程中若沒有添加外界碳源,溫度很難升上去。一些同行希望不添加輔料,但這實際上會對整個發(fā)酵過程產生不利影響,一方面難以達到所需溫度,水分再蒸發(fā)也很困難,因此脫水效果不好;另一方面會產生大量的惡臭氣體,尤其是氨氣,影響環(huán)境和加速設備的腐蝕作用。因而他建議在處理過程中可以適量加入一些輔料,添加物可以比較少,但是決不能沒有。同時輔料的選擇要因地制宜,大城市中的園林修剪物、草炭土、蘑菇渣都是可考慮的材料。脫水效果
在談及眾多網友關心的堆肥成本問題時,陳同斌研究員認為在污泥處理處置工藝中,生物干化由于運行成本較低而具有明顯的競爭優(yōu)勢。以秦皇島污泥處理廠為例,其成本主要涉及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能耗和人工,包括電費、油耗及人工成本,另一部分是調節(jié)劑成本。該廠已實現智能控制,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再加上電費本身不高,這部分成本基本控制在30塊錢以內;該廠運行成本中比例較大的是購買調節(jié)劑。如果像傳統(tǒng)堆肥工藝那樣沒有對臭氣產生過程進行控制,那么除臭的能耗就會很高,相應的運行成本也就會增加很多。總體說來,整個生物干化的成本大致不會超過每噸90塊錢。
編輯:成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huán)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huán)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技術的前進方向就是‘三十年河東,三...
2023(第二十一屆)水業(yè)戰(zhàn)略論壇上...
010-884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