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走過10個年頭的2018(第十屆)水業熱點論壇上盛大開幕,水聯網技術服務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志軍受邀參加。會上,王志軍結合自身智慧水務工作經驗,辯證的看待“智慧水務,是制造痛點還是解決痛點?”,他談到,智慧化管理系統購買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軟件,因為每個水司的需求是千變萬化的,了解每個水司獨特的需求,給他們提供最切實可行的技術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大堆軟件和數據。
水聯網技術服務中心(北京)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志軍
以下為王志軍現場發言內容(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數據≠智慧
王志軍首先講述自己的職業生涯,他談到,踏入水務行業不久后,便趕上這一波遍及中國的智慧水務的大潮,欣喜之余外,更多的是擔憂。因為工作實踐過程中,隨著我們參與的項目越多,我們越慎言智慧二字,主要由于大量不智慧的東西混入其中。
(1)有些項目打著智慧水務的旗號,在供水系統系統大力建設項目,購買大量的硬件設備和免費上的配套系統,但是能否解決用戶的問題呢,只能打個問號?
(2)大量安裝的設備只是停留在數據收集的階段,設備和數據運維出現斷檔,智慧水務只是成了展示平臺。
正如E20有位網友在回答《二十個經典智慧水務案例》一文中提到:感覺近些年智慧水務被弄昏了頭,花大價錢做出來的東西最后收不回來成本。
王志軍建議,我們做智慧水務,千萬不要把很多的錢扔出去,最后只為了看一堆數字,所以說數據≠智慧,我們需要把采集上來的數據加工、分析后把它變成有價值的信息,再利用智慧化的水務技術,結合業主的實際需求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我比較贊同一個觀點:智慧就是最短時間、最少代價幫助我們找到采取措施的方法,它是一個方法論。
談完智慧水務的理解和存在的問題后,王志軍重點介紹公司研發的LeakView?系統,他表示:LeakView?是一套以漏損管理為核心的團隊協作系統,在整個漏損和產銷差管理過程中,LeakView?系統首要目標不是直接面對領導層,把數據拿出來做面板,而是運用場地技術,配合分析人員和具體的業務人員,為業主提供定制化的需求改善他們的業務流,達到以漏損管理為核心團隊協作系統。
簡而言之,在跟水司交流過程當中,我們不會拿一堆數據給他們,我們給予他們更多是怎么做業務流程,從咨詢到系統建設,再到系統的全生命周期的建設過程中,怎么采用管理手段和技術解決方案提高團隊效率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誤解:智慧不是人家“塞”給你的,也不是購物軟件
“若想提高供水企業的信息化產能,會有一大堆企業提供多種多樣的方案,讓水司眼花繚亂地去挑,但是真正的智慧水務建設,一定要源于水司自己內部系統建設,智慧不是硬生生地“塞”給你的,而是我們和水司客戶齊心協力一起建設智慧水務。”王志軍認為。
2016年水聯網參加全球漏損控制大會,與國際水協專家、英國Anglian水務公司的深度交流,我們發現:沒有一個水司的漏損管理是相同的,但失敗的案例往往是相同的,我們應發揮各自的所長,細化每一個解決方案,并對其不斷地迭代更新,提供定制化服務。
王志軍再三強調,經過這些年研究和實踐,在探尋供水行業的邏輯和功能圖后,我們發現智慧化管理系統購買的不是”千篇一律“的軟件,因為每個水司的需求是千變萬化的,對任何一個水司來說,智慧化的管理需求都是獨一無二的,了解每個水司獨特的需求,給他們提供最切實可行的管理和技術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大堆軟件和數據。
真實需求的智慧化項目
接著,王志軍列舉2個來自真實需求的智慧化項目——自動識別遠程抄表和水表井定位系統。
舉個行業熱門的遠程抄表案例,先看一下市場空間,以北京300萬用戶的自來水水表為例,將其從30-40元的普通水表,替換成幾百元一塊的智慧水表,可想而知投資有多大?除此之外,還有技術提升和人員就業問題,將人工抄表升級為自動遠程抄表,意味著將有大量的抄表工失業,一旦水司均升級到自動遠程抄表,這些人的工作怎么辦?
不可否認,以往的人工抄表,難免會出現數據失誤或者人員偷懶、工作效率不高等問題,因此非遠傳水表抄表拍照技術應運而生,而且越來越普及。
作為抄表質量審核依據和績效管理工具,遠傳拍照技術有效解決估抄、錯抄的難題,且為以后抄表留檔、取證及解決爭議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王志軍看來,遠傳并非是提升抄表效率和質量的唯一手段。它有個痛點,兩個月抄一次表,就有三百萬張照片,現場抄表照片混雜了很多的無關內容,如此體量的數據怎么審核?抄表校核比對,分析識別出有效圖片無疑會增加很多的工作量。
在這種情況下,高質量水表自動識別技術成為眼下所需,水聯網團隊花費大量的時間研發此項技術,潛心鉆研水表拍照提升策略,通過專用拍照器、優秀的水表拍照APP以及AI 自動識別等技術手段,大大提高水表照片識別能力和準確率,減少人工負擔。
北京自來水公司定制的水表拍照器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