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國際先進城市整體污水設計處理量均包含部分雨季截流污水量,設計處理量普遍達到了污水實際處理量的1.3倍以上,上海(1.03)還存在較大差距。
4. 從處理水量規模來看,對比旱、雨季處理規模可知,美國四家大型污水處理廠的一級處理規模基本都達到了二級處理規模的兩倍以上,雨季條件下,面對超出二級處理規模的污水量,都采取僅進行一級處理的處理方式。同時,具有一定調蓄功能,系統安全性高,可減少不確定因素造成的溢流,而且四家美國的特大型污水處理廠都編制了遠期污水溢流控制計劃(Long term CSOs Control Plan/ SSOs Control Plan),以期在未來逐步減少污水溢流量。
5. 美國四大污水處理廠水質排放標準采用了“州政府制定的共性指標+各廠制定的個性指標”的形式,根據各州水質情況和污水處理廠技術條件針對各家污水處理廠制定不同的水質監測指標,并頒發排放許可證;尾水濃度限值根據處理工藝、受納水體水質目標等因素有所不同。
6. 通過不同尾水排放口排放雨季處理尾水,達到便于監管的目的。同時,不同尾水排放口的處理尾水污染物限值不盡相同,“晴雨不同標”。
三、上海中心城區處理能力思考
在分享了國際先進城市的經驗后,姚杰結合上海的實際情況,對上海的污水處理能力提出了三點思考建議。
1. 污水系統形成多元調蓄模式
姚杰表示, 剛剛專家分享時也講到,一場雨排放的污染負荷可能相當于污水廠運行一個月的污染負荷,上海每年的雨水排放量大大超過了污水處理廠能力,這樣就有大量的污染進入河道,因此,建議加強污染負荷的消減,加強污水的收集和處理,建立多元的調蓄體系,做到前端調蓄和后端調蓄相結合,旱季污水做到全收集全處理,雨季做到多收集多處理。
2. 污水處理廠能力提升
為有效應對雨季最大水量,減少溢流率;根據前期初步研究,預測得到中心城區雨季初期雨水全處理的污水量約為旱季污水量的1.5倍,雨季雨水全處理的污水量約為旱季污水量的1.85倍以上;在污水廠預留調蓄容積,應對水量波動,并給未來發展留有余地。以上水量的提升,在處理初期雨水的同時,還可以有效應對進水水質波動,保證瞬時達標,還給污水處理廠的維修留下的空間。
3. 調整污水處理廠管理及考核模式
姚杰強調要把污染排放總量的控制作為最終目標,一是建議污水處理廠可通過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與即時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二是可借鑒國際先進城市污水處理廠設置一級+二級處理工藝,處理雨水和旱流污水,并按照不同標準進行考核。
姚杰呼吁,新形勢下,建議加強系統思維,優化頂層設計,實現污染物最大削減。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