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污泥處理處置項目,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厭氧消化工程一直備受關注。在“2015(第七屆)上海水業熱點論壇”現場,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姚杰詳細講解了白龍港污水處理廠污泥厭氧消化工程的運行情況,并分享了實際項目運行中的經驗和建議。
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姚杰
以下內容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發言人審閱:
項目概況和運行狀況
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厭氧消化工程建成于2011年,投產在2012年,處理量204噸/日,是目前國內處理規模最大的污水廠。白龍港項目有8座消化池,直徑25米,垂直高度44米,地下12米,地上32米,單座池的容積是1.24萬方,進泥量4080立方米/天,消化時間是24天。總沼氣產量44512方/天,消化后污泥是151噸。
沼氣處理流程為:沼氣進入濕式脫硫塔,之后進入干式脫硫塔,再經鍋爐轉換,一部分用于沼氣用熱,一部分是干化熱源。
項目從2012年運行至今年上半年,處理量基本穩定,和設計的204噸有一定的偏差。2012年年均處理污泥150噸左右,今年達到了180噸以上。我們分析,處理量上的差距主要是設施設備的故障造成的。扣除設備維修和檢修期間,污泥消化處理量基本上達到甚至超過設計的處理能力。下面的曲線是我們扣除維修和設備檢修期間的量,設施設備的故障維護對我們消化運行影響很大。
從圖中可以看到,實際的有機物降解率大于設計的40%,但是有季節性變化的特點,和處理量的高低有一定的相關性。冬季一般大于夏季。產沼氣量的波動也比較大,和設計的量相比有上下的浮動。
三個問題及對策
設施設備出現的問題,主要是管道堵塞和設備磨損,二是浮渣、泡沫和砂的問題,三是沼氣冷凝水。就這三個問題的對策我跟大家做個分享:
一是管道堵塞和設備磨損,主要沉積物是鳥糞石。
首先,我們建立了疏通井,對這些進行疏通。根據疏通的情況調整疏通周期。第二個是沖洗,沖洗消化池內的排泥槽。也開展了鳥糞石形成控制技術的研究,這個課題還在研究過程中。因為我們進泥泵是一對一的,一旦損害會影響我們的處理。現在采取的措施,一方面是對易損件備用,二是開展一些研究,看是否可以延長使用壽命。三是開展了封閉設備的研究,進消化池前端進行研究,通過砂渣分離之后的情況做。
二是浮渣、泡沫和砂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若浮渣無法有效去除,隨著污泥進入排泥管道,就會造成管道堵塞。目前我們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大排渣的頻率;二是定期添加除泡劑改善除泡情況,消化池采取攪拌器的正轉方式,來防止砂沉積,加強消化池內清砂。
三是沼氣冷凝水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措施。
沼氣在輸送過程中產生的冷凝水會減小輸氣管道筒徑,導致輸氣不暢。我們通過工人的發明,研究了一套沼氣冷凝水排出裝置。現在根據管道的流量自動排出冷凝水。
四點經驗、建議
對于項目運行,我們總結了一些經驗,并提供了一些建議如下:
1、建設標準規范上應充分考慮檢修冗余和峰值等因素,使系統規模與能力相匹配;
2、安全體系上考慮污泥厭氧消化的特殊性;
3、源頭上考慮除砂除渣;
4、積極探索沼氣和磷的極致化利用技術路線,探索究竟怎樣可以實現更科學;
5、盡快建立污泥厭氧消化設施運行和維護技術標準和規范。
溫馨提醒:
本次論壇,E20環境平臺正在進行“第一現場?直播報道”,更多精彩內容可直接瀏覽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論壇專題直播網頁:http://zt.h2o-china.com/meeting/2015/shsypc/liveshow.php,或者關注E20水網固廢網微信公眾號(chinawaternet)“第一現場”欄目.
編輯:成苗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