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加快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根據農村不同區位條件、村莊人口聚集程度、污水產生規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與資源利用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態措施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建設模式和處理工藝。推動城鎮污水管網向周邊村莊延伸覆蓋。積極推廣低成本、低能耗、易維護、高效率的污水處理技術和設施,鼓勵采用生態處理工藝。優先選擇基礎較好、群眾積極性高、資金整合力度大的村屯開展整治工作,到2020年完成1700 個行政村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018年開展500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019年開展600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2020年開展600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牽頭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鄉村辦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4. 實施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強化工業集聚區污染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系統,保證工業集聚區內污水應納盡納、集中處理。集聚區內工業廢水必須經預處理達到集中處理要求,方可進入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應同步規劃、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到2020年,全區106個自治區級以下工業集聚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在線監控系統;加強36個自治區級及以上工業集聚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管理和配套管網建設,確保處理設施穩定運行、達標排放。進一步健全管網,全面提升污水集中處理能力。(牽頭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商務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二)城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
1. 實施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加強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補齊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不足的短板,逐步提高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比重。加大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排查整改力度,確保全部實現達標穩定運行。加快餐廚垃圾回收和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2018年,開工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15個,開工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設施提標改造和舊垃圾場整治項目24個,開工建設轉運站項目30個,開工建設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項目6個。2019年,開工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17個,開工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設施提標改造和舊垃圾場整治項目12個,開工建設轉運站項目36個,開工建設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項目6個。2020年,開工建設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4個,開工建設生活垃圾填埋場設施提標改造和舊垃圾場整治項目1個,開工建設垃圾轉運站項目24個,開工建設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項目2個。(牽頭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2. 實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全面推進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工作,及時關閉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分階段清運和處理陳年垃圾,基本消除垃圾山、垃圾溝和工業污染“上山下鄉”現象。完成不少于257座非正規垃圾堆放點的封場、取締和生態恢復。完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按照“縣有場、鄉有站、村有點、屯有箱、戶有桶”的目標和“缺什么補什么”的要求,建設不少于500個村級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理設施項目,鞏固完善“村收鎮運縣處理”、“村收鎮運片區處理”、“村屯就近就地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處理體系,確保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成效,鞏固“清潔鄉村”活動成果。積極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合理規劃布局鄉村廢棄物資源回收網點和農業投入品廢棄物回收點,推進生活垃圾和農業廢棄物分類收集、分類處理工作。完成2個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范縣創建工作,加快推進一批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示范縣建設。(牽頭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責任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農業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三)特殊固體廢棄物處理設施項目。
1. 實施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設施建設工程。推進建設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體系,以動力蓄電池回收網絡和溯源管理體系建設為主體,構建閉環管理機制,落實汽車、電池以及回收利用等企業相關責任,建立符合我區發展特點的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體系。重點推進欽州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有價元素高效提取、材料性能修復、殘余物質無害化處置,建設1萬噸/年的動力蓄電池回收處理項目。推動廢舊動力蓄電池無害化、規范化、高值化利用。推進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循環產業鏈建設,以錫、銻、鉛、鋅、銦等有色金屬為主的資源開發和就地精深加工。加快企業搬遷入園進度,在礦區、園區內形成“采—選—冶—深加工”和以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為基本框架的循環產業鏈。重點建設河池次氧化鋅綜合回收鋅銦銀循環經濟項目。2018年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7%;2019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0%;2020年,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3%以上。(牽頭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2. 實施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工程。推進全區各設區市現有醫療廢物處置設施改造升級,確保轄區內醫療廢物安全妥善處置,并保障處置能力略有盈余。推進邊遠、交通不便利的縣(市、區)建設醫療廢物收集、中轉站,督促現有醫療廢物處置項目加強運輸工具投入,確保各設區市醫療廢物得到及時安全處置。2019年建設全州縣、隆林各族自治縣醫療廢物處置中心。2020年建設龍勝各族自治縣、那坡縣醫療廢物處置中心。(牽頭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衛生計生委。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3. 實施危險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設施建設工程。完善全區危險廢物收集與運輸體系,規范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處置和利用,使全區危險廢物處置需求與能力基本匹配,基本建立全過程管理機制,實現危險廢物安全、妥善處置。2018年,建設完成廢渣中重金屬綜合治理回收、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廢印刷電路板資源回收、煤焦油綜合利用、特種油品生產改擴建等5個項目。2019年,建設河池固體廢物(危險廢物)處置中心、水泥窯協同處置10萬噸/年工業廢物、含鎳鉻固體廢料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產業園配套綜合利用固體廢物等4個項目。2020 年,建設北部灣工業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鐵山港工業園區危險廢物資源綜合利用、桂林年利用20萬噸電鍍污泥等項目,使全區危險廢物處置需求與能力基本匹配。(牽頭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責任單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