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東農村生活排水處理技術
1.農村污水主要排放形式
通過調查研究,山東省農村主要排水形式如下:
(1)隨意排放
通過調查顯示,農村由于排水系統不配套,生活污水主要以排入農戶糞坑蒸發、滲漏為主,沒有經過處理,對地下水、環境污染比較嚴重,急需進行改造。其他部分農村居民直接將污水排入到未設任何排水系統的房屋后面,造成雨水、污水蓄積泛濫,滋生了許多蚊蠅、臭氣熏天,嚴重污染了環境。單戶經營或聯戶經營的家庭作坊和養殖業產生的污水,經營者為追求個人方便和生產利益,也往往直接排放。
(2)通過溝渠集中排放到河道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和生活方式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些村莊進行了新農村建設,改造了村莊環境,修建了統一的排水溝,并把生活污水集中起來進行排放。村民通過自家排水渠將洗滌、廚房等廢水排入到人行道兩側的明或暗渠,然后排入河中。而對于沖洗糞便的排水途徑來說,水沖式廁所所產生的廢水直接通過管道進入路邊的排水溝;傳統簡易廁所,其底部設置化糞池,廢水主要通過蒸發、滲漏排出。
(3)分散處理后排放
山東省部分農村農戶修建了沼氣池,部分生活污水主要排入沼氣池處理后再排放。沼氣化糞池必須經過后續兼性或好氧濾池處理才能達到國家綜合污水排放二級標準。
(4)鎮區集中處理后排放
山東省部分鎮區鋪設了污水管道,而且多采用雨污合流的排水體制,將污水集中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之后再排放。
2.典型農村排水方式調查分析
本次調查從山東6個縣12個鎮中共隨機抽取321個村,對這些村莊的排水情況進行了調查,在排水方式上農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的有87個村,隨意排放的有162個村,排入坑塘的有3個村,排入污水處理廠的有1個村,其它排放方式的有68個村,生活污水未經過處理直接排放的有320個村,通過處理排放的僅有1個村,處理率極低;分散禽畜養殖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的有87個村,隨意排放的有162個村,排入坑塘的有2個村,其它排放方式的有68個村,分散禽畜養殖污水全部未經過處理直接排放;有農產品加工及農村作坊的村有153個,農產品加工及農村作坊排放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道的有27個村,隨意排放的有112個村,排入坑塘的有2個村,其他排放的有12個村,農產品加工及農村作坊排放污水全部未經過處理直接排放。
3.生活排水處理技術分析
相較于大、中型城市,農村人口具有規模相對較小,污水水量、水質具有時間的非均勻性和水質的不穩定性等特點,針對村鎮污水的產生特點和村鎮社會經濟發展的特性,雖然農村供水規模在不斷擴大,污水產生量迅速增加,但污水處理技術的選擇不能完全照搬適用于大、中城市的傳統的城市污水處理技術,也不能完全采用村莊居民點的污水處理方式,而是需要按照經濟、高效、簡單、容易的原則進行選擇。
(1)高效藻類塘
美國提出的高效藻類塘是對傳統穩定塘的改進,由于高效藻類塘內存在菌藻共生體系,藻類在塘中產生大量氧氣,使塘內溶解氧濃度較高,有利于有機物的氧化分解。較傳統穩定塘具有占地小、建設與運行成本低、維護管理方便等優點,在處理農村及小城鎮污水方面有較高的利用價值,但是它易受溫度和pH等環境因素影響。
(2)生物濾池
生物濾池是一種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懸浮固體于一體的污水處理系統,簡化了后續處理流程。系統抗沖擊負荷強,管理簡單方便,不受溫度影響,在我國北方地區可廣泛應用。
(3)人工濕地
人工濕地是一種由人工建造的與自然濕地(沼澤地)類似的系統,它利用自然生態系統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的多重作用來實現對污水的凈化。具有運行費用低、管理簡單、能耗省、處理效果好等優點。但占地較大,且易受季節和溫度的影響。
(4)土地滲濾
污水土地滲濾系統是一種將自然生態凈化與人工濕地工藝相結合的生態處理技術。利用土壤的自凈能力,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降解和地表植物的吸收利用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工藝投資省、操作管理簡單、運行費用低。
4.農村生活排水適宜處理技術
根據村鎮的現狀特點和發展趨勢,研究提出了氧化塘處理技術和小型低能耗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兩種技術,這兩種工程具有投資相對較小、運行費用低、處理效果好、操作簡單、管理方便等特點,對加快推進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步伐,促進村鎮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氧化塘治理技術
氧化塘處理技術,是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通過生長在塘中的微生物的代謝作用被氧化分解,從而達到凈化污水處理效果的技術。該技術具有投資少,結構簡單,操作維護管理方便,凈化效果好,節約能源等特點,在國內外城鎮污水處理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村鎮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天然池塘、堤岸、注地、灘涂和荒地等改造成氧化塘,不僅可以實現對污水的處理,同時也可以在塘中進行生態養殖。近年來,人工強化系統塘、生態系統塘等多種改良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2)小型低能耗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小型低能耗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是采用好氧—厭氧耦合污泥減量化廢水處理的技術成果。該項技術具有處理效率高、成本低,污泥減量化,管理簡便,工藝靈活性高,設備成套化等特點,適用于不同規模和地區的分散型污水處理。
二、對策和建議
1.加大投入,大力推進新農村項目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著力規劃村內排水溝渠的建設,建成農村污水排水溝、管網,實現農村污水集中統一排放。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