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環保的政策驅動更加立體而強勁,但在國內經濟去杠桿的大背景下,環境產業和其他行業同樣面臨著資本遇冷的困局。近日,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將這樣的局面形容為“臨界點”,即環境事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但環境產業的發展又遭遇極為嚴峻的挑戰。
趙笠鈞呼吁每一個企業應以自身的生長與進化,為整個產業突破臨界點貢獻力量。而作為博天環境集團董事長,趙笠鈞又將以怎樣的戰略面對當前的形勢,推動公司的生長與進化?
贏時思變 才能保持從容應對
“當前我們所處的這個時期,到底會帶來什么樣的沖擊?”趙笠鈞在博天環境7月20日起持續三天的半年會上,帶領公司的管理團隊就未來的發展戰略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他堅信,眼前的行業困難并沒有想象得那么令人擔憂,環境產業必將“破繭而出,羽化成蝶”,博天環境正應當在這個過程中用品質和創新的力量,為行業突破臨界點勇敢擔當。
在趙笠鈞看來,對形勢的判斷不能只看眼前情況,應當放在更長的時間周期中,從動態變化的視角進行認知并做出選擇。這正是他一直堅持的認知邏輯。早在一年前,當整個行業還在資本熱潮下高歌猛進之際,趙笠鈞則對當時的熱鬧景象保持著理性,提出PPP存在的“毒資產”隱患,以及行業可能面臨的市場斷崖。他認為,“月盈則虧,越是大家都在瘋狂的時候,我們越要保持冷靜。”
2017年7月,博天環境在許多公司忙于爭搶項目時,卻召集了公司核心管理團隊,舉辦了持續一周、近100小時的閉門會議。趙笠鈞要求公司管理團隊認真思考企業存在的社會價值,不要因為形勢好就盲目擴張,一定要基于社會的價值需求和自身的專業優勢,用匠心和創新尋找符合未來趨勢的定位。會議梳理了業務的發展方向和項目的選擇標準,最終形成了在細分領域做到數一數二的“獨角獸計劃”。
“經過一年的時間,我們當時的戰略思考已經在實踐中變得更加清晰,更為聚焦。”趙笠鈞指出,當時“獨角獸計劃”并沒有為每個平臺的定位給出封閉性的答案,但使得博天環境“追求有質量的增長”戰略更加深入地落實于各個業務平臺的發展中。在戰略布局持續的踐行中,博天環境集團總裁吳堅在2018年初提出了涵蓋發展方向、業務目標、人才戰略、創新戰略等更為系統的“321”發展規劃。
生長與進化 在行動中不斷升級戰略
“在各個業務平臺的努力下,博天今年提出的‘321’發展規劃得到了很好的落實,目前已經取得了許多重大進展。”吳堅回顧,在更為具體的戰略規劃執行中,博天環境在工業水系統領域的能力和角色不斷演化,通過工藝和技術上的創新優化,帶來從設計、建設到運營等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推進從末端治理到生產前端的價值延伸,為工業客戶提供全廠水系統服務,并進軍集成電路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水處理領域。在PPP模式的流域治理項目中,博天環境在進行生態治理的同時,以環境藝術為標準提升濱水景觀,形成民眾優美生態體驗的基礎,并打造水務水體一體化,植入濱水產業,構建綠色消費產業價值鏈,通過運營價值的創造為客戶降低支付壓力。同時,博天環境在領先的人力資源戰略上持續發力,推出了覆蓋近300名員工的首期股權激勵計劃,與員工共享成長;啟動了ALDP計劃加速培養內部高潛人才、完善梯隊建設;并基于戰略需求引進更多互補型人才,全面增強高管團隊能力。
這些創新突破,催生了博天環境進一步的戰略升級,并將“追求有質量的增長”拉升到“追求高質量的增長和新價值創造”的新視野。這一前瞻性的布局,使得博天環境在5月的全國生態文明保護大會結束后,能夠以雷霆之勢推出三大行動計劃,響應全國生態文明保護大會精神。在7月的半年會上,博天環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推出了豐富三大行動計劃、提升三大主營業務、聚焦三個新增長點的“333”實施計劃。同時,還成立了提質增效委員會,優化風控體系和加強項目精細化管理,提升發展中的質量與效率水平。
“實現高質量增長和新價值創造,完成2020年的百億目標、2025年的三百億目標,需要我們緊密結合未來趨勢,在當前的關鍵領域中加以落實。”博天環境集團總裁吳堅表示,333實施計劃中,“戰鷹”、“雄獅”、“翔龍”等三大行動計劃肩負著在軍民融合、雄安建設、集成電路水處理領域開辟新場景作業的使命;“工業強”、“生態美”、“水務優”意味著將對傳統業務提出更加聚焦的業務方向,向更有質量、更高收益的方向移動;“土壤與地下水修復”、“監測檢測與智慧環境”、“核心產品力打造”則將通過專業化平臺,把握具有潛力的市場空間。
在持續三天的半年會上,最核心的問題,正是進一步挖掘出“333”實施計劃中所蘊含的深層機會,推動公司“高質量增長與新價值創造”戰略的深化。
“每一次的生長與進化,都是因為我們擁抱了趨勢的變化,并在新趨勢中做出新的價值創造。”在趙笠鈞看來,當前強力的金融去杠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堅守企業的價值本質,無法為社會做出新的價值創造。博天環境一定要以新場景中的新價值創造,倒逼自身的生長進化,打開未來的視野,服務于產業升級的需求、生態產品的豐富、美好生活的向往。
未來的趨勢將如何演變?趙笠鈞指出,在過去經濟水平相對較低的時期,環保的場景主要體現為末端的點源污染防治。隨著中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國內形成了新的發展趨勢,比如城鄉空間價值的重構、資源結構的優化、產業結構的升級等。這些趨勢關系著國家在糧食、能源、信息等領域的安全問題,也必然會改變環境企業未來作業的場景,并為環境企業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