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一個日供水600噸的水廠,由兩個人運行,而水費的收入差不多等于這兩個人的開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工資收入越來越高,人工運營的成本也越愛越高,這種靠人工運營方式的發展也將會受到質疑。
如果一個技術是人為干預的,那么它的穩定可能性也很小。陳良剛認為,一個產品要做得好,最后都是朝著無人、自動、互聯網化的方向發展。分散式,陳良剛認為分散式就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針對人口不集中的農村,分散式是最合適的。比如說,一個自然村跟一個鎮隔了十公里,如果要做管網,那么投資會很大,如果做分散式,那么相對成本較低。這就起一個綜合投資和管理都合理的分散的作用。
膜技術用于給水,有著巨大的優勢。膜技術的特點是什么?
膜技術是個物理分離技術。比如說超濾膜,普通的水,不管濁度有多高,只要使用超濾膜過濾,濁度做到0.1以下,是非常輕松的。微生物,只要平均截留能率低于10萬分子量,對細菌的截留都在6萬以上;對病毒的截留都在4萬以上,而這是世界上任何藥劑都達不到的效果。所以,在解決水里兩個最主要的指標,濁度和微生物上,膜有非常強大的優勢。
也許大家會覺得,其實膜不是什么新東西,60年前就有了,但以往膜技術主要是生化武器,醫療系統及人工透析。 大家談到膜普遍都覺得貴不好用,那其實主要問題就是解決貴解決好用的問題了。
那么,如何解決好用的問題呢?
第一,高性能的膜。
陳良剛認為首先是性能穩定,性能穩定那么截留效果是必須的。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膜的運行一定要保持穩定,如果不穩定,運行一會就堵了,堵了就要去洗,所以的膜的通量穩定,陳良剛認為是膜技術在應用最大的難點。
過去膜都在兩公斤以上,而水務處理一般要求都是兩以上。那么如果解決了制造成本,解決了運行成本,就不是很難。舉個例子,立升在臺灣高雄拷潭水廠(日產凈水30萬m3)的超濾膜應用,到今天為止已經超過十周年。膜的折舊費用多少錢呢?相對來說是很少很少的。
陳良剛表示,在立升用超濾膜做給水之前,幾乎全世界都是微孔膜來做。其實,微孔膜雖然通的量大一點,但微孔膜的抗污染差。起始的時候還好,但很快降低,這是微孔膜非常致命的一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是微孔膜的除病毒率在減化。如果微生物去除率打折扣了,那么膜的應用也就打折扣了。
立升超濾膜的孔徑小于10萬分子量以下,通量不會覺得小,而且孔徑分布均勻,低壓,抗污染性強、化學性強。在農村地區,如果膜使用了一個月兩個月甚至兩個星期就要清洗一次的話,服務費就會提高。立升做了這么多案例,只在縣里設一個服務點,或一臺服務車,半年左右服務一次,就基本上可以了。也就是,超濾膜的應用能夠在半年之內不需要人工干預。即便半年左右,需要人工干預,也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操作。過去這個膜的化學清洗周期30天起,那么對員工的要求,我們希望是一個簡單的稍作培訓工人就可以實現。
膜的化學清洗周期,我們認為在半年以上,如果考慮到成本價值,那么膜的生命周期就要長。膜的生命周期跟膜質量有關系,還跟化學清洗有關系,過去的膜兩個禮拜要洗一次一次,所以兩三年就要換了。試想如果那膜只需要半年清洗一次或者一年清洗一次,那么10年、20年都不用換。
立升超濾膜的除菌率完全可以達到世界上最高標準的要求。
第二,標準化設備。未來世界的發展一定標準化,比如大家所熟知的麥當勞,肯德基,包括現在的互聯網公司,無一不是標準化的流程。
第三,自動化運行。剛剛也有提到,只要有人工,就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人本來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水平也是不一樣,就算要操控也得花不少時間。所以全自動化運行將是分散式農村水廠市場必須要有的一個方式。
第四,物聯網管理。陳良剛表示,幾年前來談這個問題,想都不敢想。但是,現在壓力、流量都容易監控。現在做預防醫學,目前最大的打擊就是微生物的問題。陳良剛表示,這個難題也許立升可以突破。有了膜技術以后,只要保證膜不破,就可以預測微生物,并且目前已經做到了。比如現在一個濁度已經賣到300塊錢,我們物聯網就可以做到3000塊錢,那么3000塊錢就是一個小設備的能接受的。
第五,區域化服務。有時候在網上、商場買的東西,不出三天就退貨,任何東西都可能出問題。但是,給水不能出兩天問題,可以出四個小時,如果一天內給水不能恢復,問題就大了,當然如果能在三兩個小時內更好。陳良剛表示,這是他心目中理想的一個農村安全飲水要達到的標準。
立升應用案例
立升最早做過的一些給水改造案例,一開始的處理工藝是:井水→超濾系統→水塔→用戶,但是后來,發現問題就來了,從井水出井之后,到超濾系統再到水塔最后到用戶,由于水塔不消毒,水塔的污染也很嚴重。于是立升在原基礎上做了二次改進,處理工藝升級為:井水→水塔→超濾系統→用戶,從水塔到超濾后直接到用戶,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過去的系統是蓄凈水,而改進后的方法是蓄源水,源水經過超濾膜處理以后直接輸送到用戶家里。它的不同在哪?過去的是一天制水多少噸,而現在的系統是使用時的最高容量。比如說,一天的水量要求是100噸,那么設備可能要滿足的是一個小時20噸或者30噸的水量。根據全國供給習慣不同,系統要保障水量達到要求,其實成本是一樣的,一天的用水量是多少膜的工作時間就是多少。之后的立升都是用改進后的方案來處理給水改造,超濾膜過濾之后直接輸送到用戶,避免了儲水的二次污染問題。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