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陜西省政府督查組領導一行,蒞臨調研由浙江人文園林股份有限公司設計施工的澽水河生態治理工程、韓城國家文史公園。韓城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市長張喜,市政府秘書長賈耀斌,水務局局長衛戰波,旅游委副主任高少武及人文園林副總裁洪利民陪同。
督察組來到項目現場,聽取了水務局局長衛戰波關于澽水河流域治理工作情況的匯報,實地察看了河道治理、景觀提升、防汛布置等情況,詢問了項目施工的問題,對流域治理工作取得的進展給與充分肯定,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寶貴意見。
隨后,督察組一行來到韓城國家文史公園,考察了公園內芝川古渡、澽水觀魚等特色節點,旅游委副主任高少武就文史公園建設作了詳細介紹,督察組領導表示,國家文史公園文蘊深厚,特色鮮明,令人印象深刻,仿佛感受到了司馬遷時期渡口繁忙、商客絡繹不絕的繁華景象。
澽水河生態治理項目(在建)
北至韓城古城,南至司馬遷祠景區東側,由浙江人文園林股份有限公司整體規劃,綜合布局。公司根據項目地形地貌、水文、氣候等自然條件,計劃將其打造成集生態文化、自然景觀、創意文化為一體的澽水河生態治理項目。
澽水河生態治理項目目前已完成部分任務,澽水河的生態景觀已初具雛形。
國家文史公園簡介
韓城堅持以“生態立市”為引領,打造山水共融,宜居宜業的美麗新韓城。國家文史公園則是韓城打造“生態旅游城市”舉措之一,由浙江人文園林股份有限公司設計施工。
公園充分利用其原有大面積低洼濕地,挖湖堆山,為公園形成基本的山水骨架空間。根據適地適樹原則,充分運用鄉土樹種,并科學引入優秀的外來樹種,構成穩定的植被生態系統。根據場地的歷史特征,即司馬遷時代漢武帝建章宮“一池三山”的布局來構成國家文史公園的空間骨架。并吸取西湖風景園林以及中國其他傳統優秀園林的造園思想和布局特點中的精粹,來營造“北雄南秀”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山水園林。國家文史公園以古今同構、中外同構、科藝同構的特點,成為中國風景園林探索傳承創新的一個典范。
公園范圍東至澽濱路,西至漢唐南路,南至司馬遷廣場,北至西少路,總面積為3200畝。
以杭州西湖的“一湖二堤三島”景觀構成為參考,沿襲自然山水園林的手法布局,突出史記文化,澽水河文化,黃河文化,以司馬追風閣為坐標統領整個園區, 打造“一湖一堤兩溪三島十景十二園”結構。
一湖:司馬湖。一堤:柳堤映翠。兩溪:芙蓉溪、桃花溪。三島:蓬萊霽雪、瓊島攬月、瀛洲觀荷。十景:芝川古渡、司馬探梅、司馬追風閣、桃源花溪、瀛洲觀荷、柳堤映翠、瓊島攬月、蓬萊霽雪、澽水觀魚、楓林啼鶯。十二園:玉蘭園、海棠園、櫻花園、桃花園、丁香園、繡球園、月季園、紫薇園、石榴園、松石園、芙蓉園、牡丹園。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