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多次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目前出臺的各項PPP相關政策均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PPP重點推進領域。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生態環境領域PPP項目管理庫入庫項目數量和總投資分別占總項目數量和總投資額的23%和11%。生態環境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E20市政環保PPP分類格局圖中的A類和B類領域項目(見薛濤:環保PPP年度盤點,分類后的頂層思考與產業變局),最適宜PPP模式的領域。關鍵是要正確認識PPP的作用與本質,讓其回歸綠色發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兩山論”落地。
七、 環境企業不得不進行的升級與轉型
需求決定供給,過去的一年,環境企業紛紛進行著戰略的轉型與升級,不同類型的企業,轉型與升級的路徑也不同,但“兩山論”與“創新”共同影響著環境企業的戰略轉型,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需求升級之下帶來的企業的戰略轉型,當前主要影響到了理念先進的A方陣企業;二是產業升級之下帶來的企業商業模式創新路線的升級,當前主要影響到了以固廢為核心的細分領域的C方陣企業。
需求轉變的影響下,生態化戰略成為理念先進的A方陣企業的戰略升級方向。
在地方政府的治理需求越來越綜合、效果導向越來越確定的趨勢下,A方陣領先的企業首先覺察到這一趨勢。2018年2月,在生態戰略的基礎上,北控水務集團正式發布資金管理平臺、運營管理平臺“雙平臺”戰略,向輕資產企業邁進。2018年5月,首創集團攜旗下環保企業首創股份、首創環境、首創博桑、首創思泰意達發布了“首創·生態+”發展戰略,以現有的水務、固廢、大氣、資源化平臺為基礎,構建開放共享、互利共贏的產業生態,在不同領域、不同層面打造“多中心生態圈”。可見,部分具有戰略思想的企業已認識到轉型的必要性,而且這種轉型正是地方政府需求的上移,帶來的企業戰略的生態化轉型,是自我供給能力提升的戰略方式。
“兩山論”落地之下,理念先進、技術創新的C方陣企業,正在向著“兩山產業”升級。
2018年上半年,由E20研究院院長傅濤教授領銜撰寫的《兩山經濟》(詳情請點擊:《兩山經濟》自序 | 在綠水青山的增量之中獲取金山銀山)一書已完成,書中明確指出,伴隨著環境管理思維的變革,環境產業的4.0時代來臨,進入到立體推進、生態融合、增量價值高效鏈接的“兩山產業”時代。E20研究院在調研中發現,以固廢細分領域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已開始進行轉型,通過“環境+農業”的結合,打通一條通向“兩山產業”的創新模式。企業正是通過生態循環的理念進行技術的創新,通過社會循環進行產業鏈的整合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讓“兩山論”成為企業發展的新的驅動力,讓“兩山產業”落地。4.0時代的環境產業面臨的需求在迅速擴大,其供給的服務模式在升級,“兩山產業”占據著生態循環的價值奇點,有效鏈接各產業鏈,不斷釋放價值增量。
當然,環境產業內不是所有的企業都會向“兩山產業”升級。根據治理的需求,1.0、2.0、3.0時代的產業業態還會存在。
不管是A方陣企業在進行的戰略升級,還是以固廢為核心的C方陣優秀企業的商業模式的升級,均是為了更好的應對地方政府對于生態環境治理的效果需求,為了能讓地方政府少花錢,甚至不花錢把生態環境的問題解決掉,并可持續發展。然后,市場反映出來的是,意識有、行動有,但真正做到的少。特別是項目越來越綜合、體量越來越大的當下,僅為追求項目的綜合肯定不能作為目標,能夠系統化解決甲方的效果需求,才是企業長久發展的核心。
新的時代,新的機遇。2018年正逢改革開放40年,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兩山論”從理念走向落地,國家對生態環境治理的決心前所未有。上半年,各項環境政策密集落地。下半年,隨著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環境治理的推動力度、執行力度將會不斷加強,環境治理的市場將不斷釋放,是機遇也是挑戰。不管是企業還是產業,都應該意識到這一時代機遇,敢于迎接新的挑戰,借力“兩山論”、借力綠色發展,實現變道超車。
E20研究院綠色發展研究中心作為國家級智庫平臺,傾情奉獻2018年上半年環境產業十大熱點,希望環境企業能更清晰的看到自己的未來,在綠色中發展,在綠色中崛起。
在此,特別感謝E20傳播中心為本文的成稿提供的支持。明天我們還將發布此系列的下篇,敬請關注。
相關鏈接: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