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園綠地與防護綠地控制周邊區域雨水徑流采用資料查閱與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項目控制區面積、設施規模達到規定要求。
5.5.1自然生態格局管控
采用資料查閱和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評價。
(1)查閱城市總體規劃與相關專項規劃、城市藍線綠線保護辦法等制度文件,以及城市開發建設前及現狀的高分辨率遙感影像圖。
(2)現場檢查自然山水格局、天然行洪通道、洪泛區和濕地、林地、草地等生態敏感區及藍綠線、生態紅線管控范圍。
城市建設前后天然水域面積未改變,自然山水格局與自然地形地貌形成的匯水分區未改變,天然行洪通道、洪泛區和濕地等生態敏感區未被侵占。達到相關規劃的管控要求。
5.5.2水體生態岸線保護
查閱新建、改建、擴建城市水體項目設計施工文件,明確生態岸線的長度與占比。現場檢查生態岸線實施情況。
新建、改建、擴建水體岸線中生態岸線的長度達到規定要求。
新建、改建、擴建水體生態岸線率=新建、改建、擴建水體生態岸線長度/(新建、改建、擴建水體岸線總長度-必要的生產岸線及防洪岸線長度)。
按照《地下水監測工程技術規范》(GB/T 51040)規定的方法,監測城市建成區地下水潛水水位變化情況,對海綿城市緩解地下水潛水水位下降情況進行評價。
將海綿城市建設前建成區地下水潛水水位的平均降幅Δh1與建設后建成區地下水潛水水位的平均降幅Δh2進行比較,Δh1-Δh2>0;或建設后建成區地下水潛水水位上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