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是控制的降雨徑流量與年降雨總量的比值,反映了通過自然與人工強化措施控制降雨徑流的程度。在自然狀態下,大到暴雨時(小概率降雨事件)易形成地表徑流;而在中小降雨時(大概率降雨事件)較少形成大量的地表徑流,主要是通過下墊面入滲、滯蓄等作用對雨水徑流進行控制。因此,首先應控制高頻率的中小降雨徑流。依據多年降雨資料,可導出雨水徑流總量控制率與降雨深度的對應關系,依此可確定設計降雨深度,作為雨水徑流控制設施規模設計的關鍵參數。
1.0.2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指標的確定
根據所在區域自然狀態下的降雨徑流系數確定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即:
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1-徑流系數 式(1.0.2)
若當地水文資料不全,可根據圖1.0.2確定當地的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
圖1.0.2 我國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分區圖(依據24h降雨數據繪制)
干旱少雨地區,自然滲透能力強,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盡可能取上限值;在多雨地區,地下水位高、滲透能力差,可取下限值。
1.0.3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與設計降雨深度的關系
根據多年(不少于30年)24h降水資料,扣除小于等于2mm的降雨量數據和全部降雪數據,以24h降雨量作為一次降雨事件,繪制“場降雨事件與降雨量”的關系曲線(圖1.0.3-1),橫坐標為多年(不少于30年)降雨事件(按24h降雨量由小到大排序)的累計數,縱坐標為相應降雨事件的降雨量。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