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國家發改委就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提出促進意見。包括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污染者付費、堅持激勵約束并重、堅持因地分類施策等。
就解決當前環境服務發展和PPP推進的瓶頸,薛濤曾經在2017年8月撰文提到公共服務市場化中價格機制是重要的一環,具體文章如下→ 薛濤:PPP難解負債沖動,公共服務價費研究迫在眉睫。此外,E20研究院在垃圾分類示范城市寧波所開展世行貸款項目--結合垃圾分類的垃圾價格機制研究,也在這方面努力做探索,具體文章如下→破題垃圾收費難: 寧波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機制研究項目啟動。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
發改價格規〔2018〕94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展改革委、物價局:
綠色發展是建設生態文明、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核心是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現就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提出以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推進資源環境價格改革。出臺支持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北方地區清潔供暖價格政策,對高耗能、高污染、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用電實行差別化電價政策,全面推行居民用電、用水、用氣階梯價格制度,完善水資源費、污水處理費、垃圾處理費政策,出臺獎懲結合的環保電價和收費政策,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做出了積極貢獻。但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要求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迫切需要相比,還存在價格機制不夠完善、政策體系不夠系統、部分地區落實不到位等問題,資源稀缺程度、生態價值和環境損害成本沒有充分體現,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價格機制沒有真正建立。需要通過進一步深化價格改革、創新和完善價格機制加以解決。
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面對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新形勢、新要求,要充分運用市場化手段,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市場化進程,不斷完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更好發揮價格杠桿引導資源優化配置、實現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促進全社會節約、加快綠色環保產業發展的積極作用,進而激發全社會力量、共同促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加快建立健全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完善有利于綠色發展的價格政策,將生態環境成本納入經濟運行成本,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促進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推動形成綠色發展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二)基本原則
——堅持問題導向。重點針對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緊扣打贏藍天保衛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標志性戰役,著力創新和完善污水垃圾處理、節水節能、大氣污染治理等重點領域的價格形成機制,理順利益責任關系,引導市場,匯聚資源,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堅持污染者付費。按照污染者使用者付費、保護者節約者受益的原則,創新資源環境價格機制,實現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抑制不合理資源消費,鼓勵增加生態產品供給,使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市場主體的內生動力。
——堅持激勵約束并重。針對城鄉、區域、行業、不同主體實際,在價格手段可以發揮作用的領域和環節,健全價格激勵和約束機制,使節約能源資源與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單位、家庭、個人的自覺行動,形成共建共享生態文明的良好局面。
——堅持因地分類施策。支持各地結合本地資源稟賦條件、污染防治形勢、產業結構特點,以及社會承受能力等,研究制定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具體價格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制定基于更嚴格環保標準的價格政策,更好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有利于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價格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促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的作用明顯增強;到2025年,適應綠色發展要求的價格機制更加完善,并落實到全社會各方面各環節。
三、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
加快構建覆蓋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價格機制,推進污水處理服務費形成市場化,逐步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費基本覆蓋服務費用。
(一)建立城鎮污水處理費動態調整機制。按照補償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設施運營成本(不含污水收集和輸送管網建設運營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則,制定污水處理費標準,并依據定期評估結果動態調整,2020年底前實現城市污水處理費標準與污水處理服務費標準大體相當;具備污水集中處理條件的建制鎮全面建立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并同步開征污水處理費。
(二)建立企業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機制。鼓勵地方根據企業排放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種類、濃度、環保信用評級等,分類分檔制定差別化收費標準,促進企業污水預處理和污染物減排。各地可因地制宜確定差別化收費的主要污染物種類,合理設置污染物濃度分檔和差價標準,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多種污染物差別化收費政策。工業園區要率先推行差別化收費政策。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