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深入開展“無違建”創建活動。完善“無違建”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按照屬地負責、分級推進的原則,深入開展“無違建”創建活動。到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全省所有鄉鎮(街道)完成“無違建活動優秀鄉鎮(街道)”創建工作,并形成完善的違法建筑防控機制。
二、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
(七)全面整治城鄉“臟亂差”。加強城鎮街道保潔工作,增加城區主次干道、繁華地區和重點區域作業班次和灑水降塵的頻次,提升街道保潔機械化水平,到2020年全省城鎮機械化清掃率達85%以上。落實“河長制”,及時清理城鎮內河(湖)雜物。完善“門前三包”監督、檢查、落實的常態化工作機制,規范農貿市場環境衛生管理。推進建筑垃圾清理處置,抓好三亞建筑垃圾處理廠運營,2018年建成海口建筑垃圾處理廠并運營,2020年建成我省東部和西部建筑垃圾處理廠。建立交通沿線環境衛生環境綜合整治長效機制,確保高鐵、高速公路、國道、省道、鄉道沿線可視范圍環境干凈衛生,加油站和公廁的凈化美化。抓好博鰲亞洲論壇、國慶、元旦、春節等重要活動或節日期間的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八)推進城鎮綠化、美化、亮化、彩化、凈化“五化”建設。整潔建筑立面,2018年對城鎮主要街道、重要節點進行整體的景觀規劃設計,2020年完成重點城鎮主要街道立面改造。規范戶外廣告,2018年全部拆除高速公路沿線可視范圍違法設立的高立柱廣告牌。嚴格按照城鄉容貌標準設置大型戶外廣告,嚴禁在旅游景區景點、酒店和道路互通設立無關廣告牌。持續開展“小廣告”專項整治。強化建筑工地揚塵管理,推行工地綠色文明施工。開展旅游景區景點和旅游購物點的環境衛生整治。加快推進城鎮綠化,2020年全省城市(縣城)綠化覆蓋率達38%以上。
(九)開展“廁所革命”三年行動。按照“不濕、不臭、不擠”的要求,對現有公廁升級改造,推進城鎮建成區范圍內公共廁所建設。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推動公共廁所精細化管理。做好高速路等公路沿線加油站、機場、動車站的公廁環境衛生保潔。2018年完成新改建公共廁所800座,到2020年,完成剩余的2485萬戶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全面完成農村改廁工作,創建椰級鄉村旅游點所在村公廁達到旅游廁所標準。
(十)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2018年底前全省所有行政村、自然村實現衛生清掃保潔收運體系全覆蓋。制定實施橫到邊、豎到底、全覆蓋的網格化衛生保潔管理機制,著力解決“垃圾圍村”問題。加強農戶小散禽畜養殖管理,推行適當區域集中養殖。開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大力推廣農村垃圾分類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工作。到2020年,全省建成不少于100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達90%以上。
(十一)創建園林城市和海綿城市。以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省級園林城市、海綿城市為目標,不斷提高城市生態園林建設水平。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加快城市各類公園綠地建設。因地制宜建設濕地公園、雨水花園等海綿綠地,推廣公園提質改造,提升存量綠地品質和功能。
三、實施城鎮內河(湖)水污染治理專項行動
(十二)整治主要污染水體。2018年底前完成城鎮內河(湖)60個重點水體和國家下達的城鎮黑臭水體治理任務。在此基礎上,新增城鎮內河(湖)、入海河流、主要河流湖庫、重點海灣中的66個污染水體納入治理范圍,2020年底前完成治理任務。全面整治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違法違規問題,2019年底前完成取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水產養殖、畜禽養殖和生活排污口,到2020年鄉鎮和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80%以上。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畜禽養殖區劃分,完成禁養區內規模養殖場關閉、搬遷或轉產;2020年底前完成全省現有規模養殖場污染治理。科學控制全省養殖規模,大力推行生態綠色養殖。持續打擊直排偷排、非法采砂、非法養殖、傾倒垃圾等違法行為,建立長效巡查機制,嚴防死灰復燃。建設全覆蓋的水環境監測網絡體系,開展水環境質量常態化監測、預警和信息公開。
(十三)壓實水污染防治責任。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灣長制”,建立健全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水環境治理保護體系。開展污染水體動態摸底和全程監控,實施“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一灣一策”,科學制定實施方案,推進城鎮黑臭水體整治,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嚴格控制港口、碼頭和船舶污染,推進綠色航運發展。
(十四)補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短板。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統籌推進主干管網、支管網、入戶管建設與駁接,因地制宜實施老舊城區雨污管網分流改造,全面開展入河(湖)排污口截污納管,解決污水處理廠負荷率仍然偏低問題,大幅度提升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2018年底前完成敏感區域內10個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全面推進污泥處置設施建設,實現污水與污泥同步有效處理和安全處置。推進村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按照“城旁接管、就近聯建、獨建補全”的原則,構建和完善村鎮污水治理體系。到2020年,??谑薪ǔ蓞^生活污水處理基本實現全收集、全處理,三亞市、儋州市建成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5%,其他市縣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5%,重點鎮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65%,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建設基本實現全覆蓋;全省城鎮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0%以上。
(十五)加強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健全陸海統籌的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推進重點港灣、近岸海域污染整治和生態保護修復,保持近岸珊瑚礁、紅樹林、海草床等重點海洋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不退化。在生態敏感區和濱海旅游區逐步實施退塘還林、退塘還濕、退塘還海。制定實施養殖水域灘涂規劃,整治無序海水養殖行為,2018年7月底前各市縣政府出臺本市縣《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完成水產養殖禁養區、限養區和養殖區劃定,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禁養區內養殖場的清退。
(十六)推進水生態系統修復。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實施生態護坡護岸、生態河床、生態浮島、水生植物和河濱生態濕地構建等生態工程,逐步恢復污染水體的自凈能力。科學制定和實施河道采砂規劃,著力改善與保護河道生態系統。將海綿城市設計理念貫穿水環境治理過程,通過低洼濕地、立體綠化等措施,培育“天然海綿體”。合理利用水體地形,改進城鎮水環境景觀、游樂服務功能,打造園林景觀長廊,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