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是最先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地區,通過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議等國際公約來推進,二十多年下來,總體推進受阻,根源在于世界主流價值觀不支持,自我優先,個體優先是目前價值觀的主流,尤其是在美國。
西方價值觀中為了平衡社會和自然的壓力,依靠慈善系統做出的社會和自然反哺,但是慈善不在經濟體系的主流,經濟比重太小,且依托第三方力量,不能持久,一旦經濟收益下滑就會退縮。政府也承擔了反哺社會與自然的作用,但是受制于各國不同的政治體制,這種反哺不能持續穩定長久。
如何將生態環境的價值融入社會經濟主流,實現綠色發展,完成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融合,需要經濟理論的突破。
建立新的經濟理論,首先要破除經濟人的自私假設。
當人類社會認識到社會問題、自然災害對自己利益的間接的、長遠的影響,部分個體開始通過不同方式表達屬于自己短期利益之外的消費責任,這構成了兩山經濟的需求基礎,這種需求有的自覺體現在了產品和服務需求之中,比如你愿意因為環保責任而購買可降解的餐盒和電動汽車;也有的需要強制性的手段來實現,比如必須且只能購買無氟冰箱;有些需要國際公約來約束,如對約束二氧化碳排放而形成的國際CDM機制。通過利他實現利己是中國傳統的價值觀,這是對 “自己優先”價值觀的價值否定。未來人類對于非直接利己的消費所占的比重,是人類社會生態文明發育水平的標志。
建立新的價值規律,要重新考慮供給的形式。
在工業文明體系中,人類勞動是價值創造的主體。在生態文明體系中,人類勞動創造的價值比起地球生態的價值來說,連九牛一毛都不到?;ヂ摼W的發展帶來了人類社會的供給革命,許多社會價值在人類不經意的社會生活中產生,進入人類對價,因此互聯網經濟注重流量和關注度。以百度知道為例,無論是提問還是回答,百度都不是內容的直接供給者,百度只是系統的開發與維護者,但是百度知道的價值屬于百度?;氐缴鷳B文明的大框架下,大自然中飄逸的能源和資源的絕大部分沒有被人類生產生活所撲捉。人類勞動更大的價值在于鏈接自然界中循環的價值增量。諸葛亮借東風打贏赤壁大戰,成為僅次于周瑜的第二功臣,他用他的勞動(通過做法事來標識“東風”是他借的)鏈接自然能量創造大價值,而周瑜是用勞動創造價值。通過師法自然,在保護自然存量的基礎上,可以巧妙鏈接大自然的循環增量,創造經濟價值。兩山經濟,強調的是自然生態不僅本身是有價值的,而且時時刻刻都在產生價值增量,這個價值增量是能夠被人類勞動所鏈接的,因此,可以在不消耗綠水青山存量的前提下,將價值增量附加到社會的產品與服務中,實現價值增長,這個價值供給的方式,是兩山經濟的供給規律。
建立新的經濟規律,要拓寬我們的視野。
人們總說商人短視,因為商人必須在經濟活動的當下的這筆交易獲得收益,否則商業難以持續。我們說十年育樹、百年育人,因為自然生態的價值流轉和社會生態的價值流轉需要時間。我們說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因為在不同的時空范圍之下,同樣一件事,經濟核算的結果會不同。工業文明的主邏輯是價值切割成越來越小的單元,因為核算單元小,產生效率的提高,但是單元越小,人越會成為卓別林《摩登時代》中的機器。而戰略家需要在更高的維度、更大的尺度之下看待得失利弊。如果不是20-30年的周期,我們無法決心投資BOT項目,因為BOT項目的前幾年都是虧損的。如果我們將水體修復與土地價值收益嚴格分割核算,水體修復就無法實現收益平衡。如果不考慮北京城區的水資源的價值收益,密云區的水生態保護與涵養就難以持續。
當然,通過行政力量是我們統一核算的主流方式,這依托于良好的行政效率與公平,而且通道過于狹窄,對于跨行政區域、國際生態環境問題,則無處著力。兩山經濟就是要拓展價值核算的時空范圍,把不同時間和空間下的價值在當下核算,讓經濟行為自身可持續。讓我們的經濟核算更有高度和遠見。如果說兩山經濟是經濟算法的提高,不如說是邊界條件的改變。
建立新的價值規律,還需要透視價值的本質。
工業經濟的價值流的總體是線性的,是有產業上下游的。價值和物質的傳遞就像是一列列從礦山開出,終點是垃圾場的列車。線性的價值傳遞過程中,列車上不斷產生廢物被扔下列車。因此,以處理處置廢物為使命的環境產業就是產業鏈的最末端。兩山經濟的價值流和物質流是網狀的、循環的,更像中國文化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間相鄰相生相間相克,五行之間沒有高下,兩者在一起則必有主次。價值和物質的傳遞就像環狀網狀的地鐵,循環往復,無始無終。在五行循環的產業鏈中,每個環節的價值都是鏈接,而非占用。產業的價值高低好比車站,車站的價值在于線路的數量、停留的時間,最終的價值就是客流量。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一個簡單明了的論斷,兩山論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人類的前程。我想習近平主席兩山論的靈感來自于中國悠久的文化底蘊,也來自于共產黨人勇于變革的超凡勇氣。
我們在思考,中國文明幾千年生生不息的準則是什么?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高速發展的核心動力在哪里?難道不同樣在于中國文化的底蘊和將改革進行到底的精神力量嗎。
E20環境平臺的研究團隊十八年長期致力于環境產業的研究,我們不是經濟學家,所以才敢探索性提出《兩山經濟》,這是在環境產業的不斷實踐中總結提高、在對十九大的學習中思考提高的結果。我們在思考和實踐中,發現并總結了支撐兩山經濟的四個價值規律和兩大實施路徑,并將它用于理論的總結與實踐的指導。如果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支撐,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支撐,那么兩山經濟就是生態文明社會的支撐。
《兩山經濟》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歷史的產物,雖然不甚成熟,仍然全力奉獻,權當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爭鳴。
傅濤
于二零一八年六五環境日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