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合肥公共資源交易網發布11.16億小倉房污水處理廠PPP項目中標公告,國禎環保斬獲,而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7年,合肥城區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74.5萬噸/日。本文將以合肥為例,探討不同PPP模式下,城市排水市場化特征,同時,6月11日,E20在合肥還將舉辦沙龍專題探討城市排水PPP模式健康發展及案例實踐等內容。
由于政策規范及宏觀環境等原因,環保PPP最近受到各界格外的關注。實際上,在國家做出生態文明建設戰略決策、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論斷、要求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等大背景下,在可預見的相當一段時期,環保領域的市場機會仍將不斷釋放。特別是在運營屬性強的市政給排水、生活垃圾處理等傳統市政環保領域,不少地方在推進高質量的PPP項目,為具有投資、建設和運營能力的企業提供持續成長的空間。
以合肥為例,近期發布中標公告的是該市小倉房污水處理廠PPP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約11.16億元,其中新建工程投資額約為4.41億元,小倉房污水處理廠一、二期工程存量資產及存量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價款約為6.76億元。運作模式是TOT+BOT,特許經營期為29年(含建設期18個月)。中標污水處理單位為1.070元立方米。而在PPP業界,合肥市王小郢污水處理廠TOT則是廣為人知的項目。
一、合肥“十二五”污水總處理規模達到120.5萬噸/日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5年,合肥市城區已建成污水廠12座,總處理規模達到120.5萬噸/日。主要包括朱磚井污水廠(5.5萬噸/日)、王小郢污水處理廠(30萬噸/日)、望塘污水廠(18萬噸/日)、蔡田鋪污水廠(一期,5萬噸/日)、經開區污水廠(一期及二期,20萬噸/日)、十五里河污水廠(一期及二期,10萬噸/日)、小倉房污水廠(10萬噸/日)、陶沖(5萬噸/日)、塘西河(3萬噸/日)等污水廠。其中,安徽國禎環保、柏林水務(現名柏中環境)、北京建工環境、安徽沃特星水處理等公司參與其中。朱磚井污水廠是安徽省首個以BOT方式實施的污水處理項目,可謂合肥乃至安徽省污水處理領域市場化的標志性項目。王小郢污水廠則以TOT盤活存量污水廠進行市場化的典型。(相關鏈接:發改委公布13個PPP示范項目 王小郢污水處理廠等五環保項目入選(附案例))
二、合肥“十三五”污水市場化繼續發力
根據《合肥市“十三五”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十三五”期間,合肥市仍將繼續加大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施一批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具體見下表1),預計污水處理總規模將達190.5萬噸/日。?
表1 合肥市“十三五”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工程
根據E20研究院的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合肥市“十三五”生態環境建設規劃》提到的一系列城鎮污水處理工程項目已經大部分通過PPP的方式實現市場化操作。
表2 合肥市“十三五”期間已落地/招標污水處理項目清單
從以上可以看出,合肥城市排水市場化在PPP實踐中有以下特點:
第一,模式上,和其他地方多用BOT模式不同,合肥更多采用DBO、委托運營(O&M)及TOT、ROT等模式,體現更強的運營導向,而非融資上的考慮(相關鏈接:PPP盛行,BOT是主流,DBO能否趟出新路?【觀察】一大波污水廠委托運營項目上線,了解一下?)。
第二,廠網建設方面,不同于部分地方力推“廠網一體”,合肥實操中為“廠網分離”,管網基本由政府進行建設,少數會委托社會企業進行運營維護(相關鏈接:爭鳴:該不該(或如何)推行廠網一體化PPP模式?)。
第三,對各種企業持開放態度,擇優選擇,因此包括國禎環保、柏林水務(現名柏中環境)、首創股份、創業環保等國內外領先的水務公司均有參與。
第四,在出水水質標準上,有些污水廠已按照地表Ⅳ或準Ⅳ的要求進行建設、運營及考核(相關鏈接:污水廠提標之辯)。
當地報道顯示,到2017年,合肥城區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74.5萬噸/日,全市污水管網總長達3683公里,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2018年,合肥市將加快推進胡大郢、于灣等污水處理廠建設,開工新建陶沖二期、小倉房三期、十五里河四期3個PPP項目,啟動蔡田鋪三期、濱湖新區污水處理廠前期工作,全年計劃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5萬噸/日,并完成十五里河一期、合肥經開區一二期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加強日常運行監管,確保出水達標排放。在“十三五”最后兩三年時間,合肥城市排水市場化的機會仍值得相關企業方挖掘和參與。
從合肥看安徽、進而放眼全國,城市排水市場化整體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市場機遇、PPP操作上有哪些成功模式、實踐中如何創新探索、未來將呈現哪些發展趨勢等一系列問題,6月11日、12日于安徽合肥召開的“城市排水PPP模式健康發展及案例實踐”專題研討會,將為大家尋找答案。
詳情請點擊:【沙龍】6月11日即將開啟城市排水PPP模式健康發展及案例實踐專題研討。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